在耳鼻喉科门诊,常遇到这样的患者——说自己鼻梁那块老有点隐隐的痛,算下来大概每10个患者里就有1个左右有这情况。其实这看似简单的“鼻梁痛”,背后可能藏着从轻微外伤到严重疾病的10种原因,得好好捋清楚。
鼻腔肿瘤的警示信号
如果鼻腔里长了肿瘤,当肿瘤体积超过2厘米时,约2/3的患者会感觉到鼻梁有牵连痛。这种痛是一直持续的,晚上会更明显,还会跟着单侧鼻塞越来越严重。值得注意的是,约40%的鼻腔恶性肿瘤患者,第一次就诊时已经出现骨头被破坏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会觉得“深层骨头疼”。要是同时还有体重下降、脖子上能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就得特别警惕了。
鼻窦炎引发的牵涉痛机制
上颌窦、额窦的急性炎症,会通过鼻腔周围的神经丛,把痛觉“放射”到鼻梁那,导致反射性疼痛。临床上约3/4的急性鼻窦炎患者,按鼻根部会觉得疼,而且弯腰、躺下这些体位改变时,疼得更厉害。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里,有30%是因为鼻窦黏膜肿得太厚,压迫到神经末梢,所以一直觉得钝钝的疼,还会有流脓鼻涕、闻不到味儿的情况。
外伤性疼痛的诊疗要点
鼻骨骨折的话,疼得比较厉害(大概是中等偏上的程度),还会肿得明显。要注意的是,30%的患者受伤后前两周,可能慢慢疼得更厉害——这是因为骨头在愈合(长骨痂)时会有炎症反应。做CT检查会发现,约15%的鼻骨骨折会连带着筛骨的纸板(一种薄骨头)也受伤,这种情况得特别小心。所以外伤后最好做个鼻骨的三维重建检查,看看有没有骨折。
其他9种潜在病因解析
- 鼻中隔偏曲:要是鼻中隔弯得比较厉害(偏曲角度超过15度),会让鼻腔里的气流乱掉,引发疼痛,还常跟着流鼻血;
- 鼻甲肥大:下鼻甲肿得厉害,压迫到鼻腔外侧壁,就会牵连到鼻梁疼,大多是慢性鼻炎患者;
- 鼻前庭炎:鼻孔周围的毛囊感染了,疼得比较表浅,还会红、肿、发热;
-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第1支支配的区域疼,像闪电劈或者刀割一样,每次疼几秒到几分钟就过去;
- 鼻腔异物:小朋友常见,会有单侧流脓鼻涕、鼻子有异味的情况,得用鼻内镜才能查到;
- 骨质疏松:老年人鼻梁骨的强度下降,稍微受力就会疼,还会有全身骨密度低的问题;
- 鼻息肉:息肉压迫鼻腔结构,导致鼻梁一直胀胀的疼,常跟着闻不到味儿、持续鼻塞;
- 鼻部带状疱疹:一开始是单侧神经痛,3-5天后会出水疱样的疹子;
- 鼻部过敏反应:过敏时释放的组胺会让鼻腔黏膜肿起来,导致疼痛,还会打喷涕、流清鼻涕。
科学应对策略
要是鼻梁疼持续超过3天(72小时),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 冷敷缓解:疼得厉害的急性期,用冰袋敷15分钟,每2小时敷一次;
- 体位调整:把枕头垫高一点(头部比心脏高30度),减轻鼻腔充血,别做弯腰动作;
- 环境控制: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温度22-25℃,别太干也别太热;
- 症状记录:记清楚疼的时间、有多疼、什么情况会诱发(比如弯腰)、还有没有其他症状(比如流鼻涕);
- 专业就诊:去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做个鼻窦CT(分辨率≤1mm)和鼻内镜检查,查清楚原因。
需要立即就医的危险信号
出现以下情况,得马上去医院:
- 疼痛突然变成刀割样或者跳着疼;
- 眼睛看东西模糊、重影,或者眼睛转不动;
- 一直单侧鼻塞,还流带血的分泌物;
- 发烧超过38.5℃,一直不退或者打寒战;
- 脸肿得不对称,或者皮肤有瘀青。
预防与日常管理
想让鼻腔健康,做好这3点:
- 鼻腔冲洗:每天用37℃左右的温盐水冲两次鼻子,把过敏原和病菌冲掉;
- 湿度管理:开空调时用加湿器,保持鼻腔黏膜湿润;
- 防护措施:打橄榄球、篮球这类对抗性运动时,戴个护鼻的装备,减少外伤。
鼻梁的疼其实是身体给你的“提示灯”,不用太慌但也不能不当回事。只要早了解、早检查,大部分情况都能控制好。要是疼得老不好,赶紧去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查查,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