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的牙总疼?先搞清楚这几个关键问题。刚补好的牙如果一直疼,咬东西时更疼,碰到冷热就酸酸胀胀的,有可能是得了根尖周炎。有研究发现,约67%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其实已经出现了骨破坏,但自己没感觉(2023年《牙体牙髓病学杂志》),所以及时识别和处理特别重要。
为什么会得根尖周炎?
牙齿像三层“防护盾”:最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中间是牙本质,最里面是牙髓(牙神经)。如果蛀牙烂得太深,穿破了牙本质深层,细菌就会钻进根管(牙髓所在的管道),引发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这种感染会破坏牙根尖周围的骨头,形成肉芽肿或囊肿,导致炎症反复不消。
根尖周炎的典型表现有这些:
- 咬东西时疼(89%的患者都会有这个症状);
- 牙龈反复肿胀起包;
- 用工具敲牙齿会明显疼;
- 碰到冷热刺激就敏感;
- 严重时半边脸都会肿。
医生怎么确诊根尖周炎?
- 当面检查:医生会用工具轻敲牙齿,垂直敲击时疼痛更明显;对比邻牙的冷热反应(比如用冷牙胶测试);还会检查牙龈上有没有小脓包(窦道)。
- 拍片子:普通X线片能看到牙根尖部位有“黑影”(透射影);锥形束CT(CBCT)能发现早期的骨破坏——要注意,约23%的病例刚开始拍X线片可能看不出问题(2022年《口腔放射学》)。
- 实验室检查:如果牙龈有脓包,抽点里面的液体涂在玻片上,能看到脓细胞;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帮着判断感染类型。
根管治疗是怎么回事?
现在根管治疗的成功率能达到89%-95%(2023年《国际牙髓病学》),核心是“清干净、封好管”,步骤大概是这样:
- 开髓引流:局部麻醉后把牙齿钻开,放出根管里的压力和炎症分泌物,快速缓解疼痛。
- 清理根管:用镍钛器械把根管里的感染组织刮干净,再用次氯酸钠溶液+超声冲洗,彻底冲掉脏东西。
- 放药观察:在根管里封入氢氧化钙药物,密封起来观察1-2周,让炎症慢慢消退。
- 填满根管: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填满根管,再用生物陶瓷封闭剂封好,防止细菌再次入侵。
用显微根管技术能做得更精准,术后要定期复查(治疗后3、6、12个月拍片子),确认恢复情况。
药物该怎么用?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得严格听医生的:比如厌氧菌感染可能用甲硝唑,广谱抗菌用阿莫西林,疼得厉害可以用布洛芬缓解,但有几个原则要记住:
- 优先处理牙齿本身的问题(比如钻开引流),而不是先吃抗生素;
- 只有急性期发烧、脸肿时,才需要吃全身抗生素;
- 疗程不超过7天。
特别提醒:自己乱吃抗生素会让耐药性增加37%(2021年《抗菌药物杂志》),千万别私自买药吃。
术后护理要注意什么?
- 饮食管理:术后2小时内别吃东西;48小时内别吃太烫的食物;先吃软质食物(比如粥、面条),避免硌到牙齿。
- 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轻轻刷;别用太刺激的漱口水;用含氟漱口水能减少一半的继发蛀牙(2022年《临床牙周病学》)。
- 用牙习惯:晚上可以戴咬合垫保护牙齿;别只用一边嚼东西;定期做牙周检查,防止牙龈萎缩。
怎么预防根尖周炎?
- 定期查牙:每6个月去做一次口腔检查,发现浅蛀牙赶紧补——浅龋补起来简单,还能避免烂到牙髓。
- 保护牙髓:如果蛀牙烂得深,治疗时要垫一层材料保护牙髓;选生物相容性好的补牙材料(比如树脂)。
- 外伤及时处理:牙齿撞了或掉了,2小时内去医院,能保住的概率高70%;如果牙齿掉了,要放在牛奶或生理盐水里冷藏保存。
如果牙疼持续24小时还没好,一定要赶紧去医院——拖久了骨破坏面积会变成原来的3倍。现在的口腔技术能保住90%以上的坏牙,所以出现症状别犹豫,早看医生才能把牙齿留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