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月饼是咱们的传统,但对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月饼的高热量可能让体重管理变难。据营养学研究,传统月饼(约100g)平均热量大概400大卡,差不多等于3碗米饭的热量。想一边感受节日氛围,一边控制热量,试试这四套科学的饮食方案。
分量控制:把月饼“拆”着吃
定量分割法:把月饼切成6-8小块,每餐最多吃1/4个。用普通餐叉(大概能盛5g),每次吃不超过3叉。把分量摆清楚,能帮着少摄入三分之一左右的热量。
膳食组合策略:餐前半小时喝300ml温水垫垫肚子,之后把月饼掰碎混着200g无糖酸奶吃。这样能延缓血糖上升,还有研究说可能减少脂肪吸收。
食材搭配:吃月饼也能“配”出健康
调整进食顺序:建议先吃蔬菜,再吃月饼,最后吃水果。先吃200g不含淀粉的蔬菜(比如西兰花、羽衣甘蓝),过15分钟再吃月饼,最后配200g低GI水果(像蓝莓、猕猴桃)。这样能让餐后血糖更平稳。
补充点蛋白质:吃月饼的时候,配50g水煮鸡胸肉,或者100ml无糖豆浆。蛋白质和碳水合理搭配,能帮着维持胰岛素的敏感性,研究发现蛋白质占比约20%的时候效果更好。
选对月饼:看配料表挑“健康款”
先看馅料成分:选配料表上糖排得比较靠后的;坚果含量超过30%的,脂肪品质更好;果肉含量不低于20%的,膳食纤维更多。用赤藓糖醇这类代糖做的月饼,热量大概是传统月饼的60%。
试试新型月饼:加了菊粉的益生元月饼,或者用魔芋粉做的低卡月饼,都是不错的选择。研究说这类改良过的月饼,能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还要选近期生产的,避免放久了产生有害物质。
吃的时机:跟着代谢节奏来
选对时间段:上午10点或者下午4点吃比较好,这时候基础代谢率相对高。别在傍晚之后吃,晚上代谢慢,容易把多余热量存成脂肪。
吃完动一动:吃了之后1小时,做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打太极。研究证明,餐后适当运动能减少多余热量变成脂肪存起来,运动的时候保持“能说话但没法唱歌”的强度就行。
最后要提醒的是:正在用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人,吃之前最好测下血糖,按照“月饼的热量等于替换掉的主食量”的原则,调整当天的主食多少。不管怎么调整饮食,都要定期测体脂;用生物电阻抗法测的时候,要保持每次检测条件一样,这样数据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