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骨折后肌肉萎缩应对指南:科学锻炼与营养支持助力恢复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13 10:08:29阅读时长3分钟1107字
骨折后肌肉萎缩应对指南:科学锻炼与营养支持助力恢复
骨科康复医学科临床营养科骨折术后肌肉萎缩骨折康复肌肉萎缩等长收缩抗阻训练物理因子治疗蛋白质摄入维生素D康复监测肌力评估骨科术后管理

内容摘要

骨折术后肌肉萎缩可通过渐进式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干预及营养支持多维度改善,重点在于结合医学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过度训练或营养失衡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科学锻炼:分阶段激活肌肉功能

骨折后出现肌肉萎缩,主要是神经肌肉的信号传递受抑制,加上长期不动导致的“用进废退”。康复训练要跟着骨痂生长的节奏来:

物理治疗:用现代技术加速恢复

物理治疗需在医院由专业人员操作,通过能量改善局部代谢:

营养干预:给肌肉补够“修复原料”

肌肉合成需要均衡的营养支持:

康复监测:动态调整不踩坑

要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1. 看形态:每周量一次受伤腿中间部位的周长,每月最好能长0.5厘米以上;
  2. 测功能:用徒手肌力测试(MMT)评估,每周最好能进步0.5级(比如从“能轻微动”到“能抬一点”);
  3. 查影像:每4周拍一次X光,确认骨痂长得够不够、固定的钢板/钢钉稳不稳。

如果出现肿胀加重、肌力不进步或异常疼痛,要立刻暂停训练,做超声检查排除肌肉损伤。

常见误区要避开

✘ 骨痂没长就负重:比如骨痂还没形成就走路,可能让固定的钢板松动;
✘ 刚受伤就拉伸:急性期(红肿热痛时)过度拉伸,可能拉伤肌筋膜,要等炎症消了再做;
✘ 蛋白质吃太多:长期每天每公斤体重吃超过2克蛋白质,可能增加肾脏负担。

骨折术后恢复肌肉功能,得遵循科学规律,让医生、康复师等一起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研究显示,系统康复能让肌力恢复速度快30%,但每个人情况不同,效果会有差异。建议定期做康复评估,动态调整方案,才能慢慢恢复正常功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