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乳牙迟早要换,烂了不用太在意,但其实如果乳牙烂到牙髓,引发不可逆的炎症或坏死,就得做牙髓治疗——不然不仅孩子疼,还可能影响下面的恒牙发育。接下来咱们就聊聊乳牙牙髓治疗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事。
乳牙牙髓治疗的适应症
当乳牙烂得太深,波及牙髓出现不可逆的炎症(比如一直疼、冷热刺激更疼)或坏死时,就得做牙髓治疗了。不是所有乳牙都需要,只有牙髓已经被感染的牙齿才需要干预。有临床数据显示,没治的牙髓炎里,约65%会发展成根尖周炎(牙根尖周围组织发炎),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全身感染,所以得及时处理。
乳恒牙之间有“保护墙”,治疗不影响恒牙
乳牙牙根和下面的恒牙胚之间其实有一层“密质骨板”当物理屏障,而且恒牙胚的发育主要靠牙槽骨里的信号分子调控,两者是独立发育的。这种结构让乳牙治疗对恒牙胚的影响降到最小——影像学追踪发现,规范治疗后乳牙根尖周围组织的愈合率能达到92%以上,不用担心理疗会伤恒牙。
乳牙感染不控制,恒牙要“跟着受罪”
如果乳牙的根尖周炎一直不好,炎症会扩散到邻近的恒牙胚,影响恒牙发育。临床观察到,受影响的恒牙可能出现釉质发育不全(比如牙面有小坑、不光滑),发生率14.2%,或萌出延迟(平均晚8.3个月)。但及时治疗能把这种风险降到1.8%以下,还能维持牙弓空间,避免恒牙长歪。
乳牙牙髓治疗的标准流程
现在的乳牙牙髓治疗一般分三步:
- 影像评估:用数字牙片检查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情况(乳牙牙根会慢慢变短,为恒牙让位置);
- 清除感染: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根管,把里面的细菌和坏死组织清干净;
- 填充根管: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这类可吸收材料,把根管填满。 术后每3-6个月要复查,监测治疗效果。
术后护理,家长要记牢
治疗后,家长要帮孩子做好这些事:
- 术后2小时内别吃东西;
- 24小时内用没治疗的那侧咀嚼;
- 留意孩子有没有持续性疼痛或肿胀(如果有要及时找牙医);
- 每天用含氟牙膏(1450ppm)刷牙;
- 每6个月做一次常规口腔检查。
这些误区,别再信了
误区1:“乳牙反正要换,不用治”
真相:乳牙感染会波及恒牙胚,导致恒牙釉质发育缺陷(比如牙面有斑点、不光滑)。数据显示,没治的孩子恒牙发育异常率是治疗组的9倍!
误区2:“牙髓治疗伤神经,影响智力”
真相:牙髓神经是外周神经,和大脑中枢神经没关系。治疗只处理牙槽内的神经末梢,不会影响智力。
误区3:“金属冠会阻碍恒牙萌出”
真相:临床观察发现,用预成金属冠的乳牙,对应的恒牙萌出时间和正常牙差不多,没有统计学差异,不用担心。
规范治疗的好处,有数据支撑
2023年全球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
- 规范治疗后恒牙正常萌出率达98.6%;
- 邻牙龋坏风险下降42%;
- 术后感染控制成功率93.7%;
- 牙槽骨密度恢复达标率89.4%。
总的来说,乳牙牙髓治疗不是“多余的事”,而是保护孩子牙齿健康的关键。规范治疗能控制感染、保留乳牙功能,还能为恒牙发育铺路。家长别被“乳牙不用治”的误区误导,遇到孩子乳牙疼、烂得深的情况,及时找牙医——保护好乳牙,才能让恒牙长得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