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准备点杯咖啡,却发现“拿铁”变成了“拿dei”,这种突然说不清楚话的情况,就像手机突然没信号,让人慌神。其实,突发言语模糊有不少情况和口腔肌肉功能异常有关,得引起重视。
口腔肌肉“不协调”的3种常见表现
- 舌尖“不听话”:发不准“四”“十”
舌头由8块肌肉组成,要是控制舌尖升降的颏舌肌和调节舌宽的舌横肌配合不好,发“滋滋”声会漏气,“四”就变“十”了。最近研究发现,这种不协调可能和前庭(耳朵里管平衡的结构)的电生理异常有关。 - 嘴唇“没型”:发不好“波”“破”
发“波”“破”这类爆破音时,需要双唇闭成完整的O型。但如果控制嘴唇的轮匝肌有点“位移”,发音就会变味。用超声波检查发现,唇肌动得慢的人,发爆破音时肌肉电活动会延迟。 - 软腭“关不紧”:说话带鼻音
软腭是分隔鼻腔和口腔的“门”,要是这扇“门”关不紧,说话会带鼻音。临床研究发现,软腭关不紧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很大。
肌肉力量衰减的隐秘信号
舌肌力量不够也会导致说话含糊。一般成年人舌尖压力得有80kPa,要是跌到30kPa以下,就可能出问题。而且舌肌没力气常跟着吞咽困难,比如喝汤容易呛到。
神经损伤的隐蔽影响
面神经损伤会引起言语障碍,但更隐蔽的是舌下神经(管舌头运动的神经)受伤。比如脖子被不当按揉可能拉伤舌下神经,导致一直“大舌头”,还会跟着味觉减退、口水变少。
自我检测的3个简单方法
- 镜子看舌尖:对着镜子发“一”,正常舌尖要上翘,露出约1/3;
- 手掌测气流:手掌放嘴唇前发“呼”,气流得集中成一条线;
- 吞咽试清水:咽清水3次,要是都不呛,就没问题。
康复训练的3个实用方法
- 冰刺激软腭:用冰棉签轻碰软腭,引发吞咽反射,每天分几组做;
- 舌肌抗阻练习:用压舌板对着舌头施加反向力,舌头用力顶,锻炼力量;
- 唇部协调性训练:用专门的乐器(比如口琴)练习,唤醒唇肌。
何时必须立刻就医?
突发言语模糊,要是有这些情况得马上去医院:
- 单侧脸麻超过1小时;
- 手指动不灵活;
- 看东西异常或站不稳;
- 血压突然升很高。
神经内科专家提醒:突发言语模糊在特定时间内治疗,康复效果更好,但得先通过专业检查排除严重问题。
日常防护的5个小习惯
- 别总用一边牙齿嚼东西,避免肌肉失衡;
- 每天做舌肌拉伸(比如舌头尽量伸出来、往上翘);
- 按揉脖子时避开敏感部位;
- 少玩手机电脑;
- 多喝水。
研究发现,经常练口腔肌肉的人,突发说话含糊的风险更低。要记住,舌头灵活不灵活是健康的“信号灯”,要是它开始“打结”,就是身体在提醒你要注意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