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突穴附近的刺痛,常让人感觉咽喉部有持续的隐痛或异物感,这个部位的不舒服,往往提示食管黏膜可能出了问题。据流行病学调查,约35%的成年人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天突穴疼痛,其中60%和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食管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胃酸反流的腐蚀
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胃酸逆流,是食管黏膜损伤的主要原因。当食管和胃之间的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变差,没法挡住胃酸时,胃酸(pH值1.5-3.5,酸性很强)会腐蚀食管的上皮细胞,引发炎症。临床观察发现,78%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会有咽喉部的牵涉痛,反流越频繁,疼得越厉害。暴饮暴食、吃完就躺、吃太多高脂肪食物,都会让括约肌的问题更严重。
微生物感染的破坏
免疫力低的人,容易被一些“机会致病菌”感染,比如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菌会在食管黏膜上造成溃疡,导致吞咽时疼痛或有异物感。研究发现,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人,真菌感染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糖尿病患者、做过器官移植的人,食管感染的概率比健康人高2.4倍。
药物使用不当的损伤
有些药物如果吃的方式不对,可能会引起化学性食管炎,像双磷酸盐类、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对黏膜有刺激。如果吃完药马上躺下,药物容易留在食管里,损伤局部黏膜。有医疗机构统计,23%的药物性食管炎病例是因为服药姿势错了。建议吃这类药时,保持直立姿势至少30分钟,同时喝200毫升以上的温水送服。
天突穴疼痛要和这些疾病区分开
天突穴疼痛不一定都是食管炎,还要注意和下面几种情况区分:
- 心血管疾病:约15%的心绞痛患者,会表现为咽喉部的牵涉痛;
-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大或有结节压迫时,也会有类似的不舒服;
- 神经肌肉问题:胸锁乳突肌劳损、肋软骨炎等,会引起放射性疼痛到天突穴附近;
- 功能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人,常感觉咽喉部有主观的不舒服,但其实没有器质性问题。
怎么防治天突穴疼痛相关的食管问题
调整姿势:餐后保持直立至少90分钟,睡觉的时候把床头抬高15-20厘米,靠重力减少胃里的东西反流到食管。
管好饮食:吃低脂、低糖、低碳水的食物,避开咖啡、巧克力、薄荷这类容易诱发反流的食物。建议少量多餐,每餐吃200克以内,别吃太饱。
规范用药:如果用黏膜保护剂,要选能在食管上黏附更久的,让药物能覆盖食管黏膜;质子泵抑制剂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用,疗程通常不少于8周,别自己乱加量或停药。
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能让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提高20%-30%;每天做10分钟腹式呼吸训练,能调节自主神经,改善食管的动力。
注意监测病情:如果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者越来越难咽东西,甚至呕血、拉黑便,一定要赶紧去医院。4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这种症状的人,建议做食管pH监测和内镜检查,明确原因。
现在医学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这些技术,能准确判断反流的程度。研究证明,规范治疗6个月后,85%的轻度食管炎患者症状能完全消失。但要注意,自己长期用抑酸药,可能会掩盖食管癌这类严重疾病的症状,所以千万别私自长期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