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胃痛忍忍就过去了”,但如果经常上腹部隐痛、有烧灼感,可别不当回事——这可能是胃溃疡在报警。胃溃疡是胃黏膜层的慢性溃疡,简单说就是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了自己的胃壁,要是不管,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胃溃疡的“罪魁祸首”有哪些?
说到胃溃疡的成因,第一个得提幽门螺杆菌——这种能在胃里强酸环境活下来的细菌,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让胃酸直接“啃”胃壁。第二个是常吃的止痛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这类非甾体抗炎药,就像给胃穿了件“漏水土雨衣”,把胃的防御系统搞坏了。还有遗传因素,如果家里有人得过消化性溃疡,你得病的风险会比别人高3倍。另外,现在人爱暴饮暴食、熬夜抽烟,这些坏习惯都在加速胃黏膜“受伤”。
怎么快速判断是不是胃溃疡?
如果上腹痛有“吃了饭缓解,过会儿又疼”的规律,赶紧去做胃镜——这可是消化道疾病的“照妖镜”,能直接看到溃疡像“火山口”一样的样子,还能顺便取点组织检查有没有恶变。特别提醒,4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胃痛、反酸这些症状的人,一定要先做胃镜。还有幽门螺杆菌检测,像碳13/14呼气试验、查粪便抗原,准确率超过95%。不过要注意,最近如果吃了抑酸药,可能测不准,得停药两周再查。
胃溃疡的治疗逻辑是什么?
现在治疗胃溃疡有一套科学方法,核心是“抑酸+保护黏膜+杀幽门螺杆菌”。比如抑酸药能像“胃酸刹车”一样,减少胃酸分泌,给溃疡创造愈合的环境;黏膜保护剂就像给溃疡贴了层“生物创可贴”,隔离胃酸,促进修复。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得用含铋剂的四联方案——两种抗生素加抑酸药加铋剂,按疗程用能把细菌根除,不过抗生素得根据当地的耐药情况选,得听医生的。
溃疡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溃疡患者的饮食不是光“忌口”就行,得跟着“三低一高”原则:每天盐别超过5克,脂肪别超过50克,糖别超过25克,纤维得吃够30克以上。像西兰花、胡萝卜这些含维生素U的蔬菜,可以做成菜泥,既减少对胃的摩擦,又保留营养。饮品方面,牛奶虽然能暂时中和胃酸,但会刺激胃酸再分泌,不如换成杏仁奶;绿茶里的茶多酚能保护胃黏膜,但每天茶叶别超过3克,别喝太浓。
生活中哪些习惯能养胃?
现在人爱“吃夜宵+熬夜”,这简直是溃疡的“催化剂”。建议试试“2-2-8”作息:睡前2小时别吃东西,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睡够8小时。压力大的话,可以试试正念呼吸或者冥想,研究说每天30分钟冥想,能让胃酸分泌减少23%。另外,如果长期吃止痛药(比如布洛芬),最好同时用点保护胃黏膜的药;吃激素的话,尽量选肠溶的,再配合抑酸药预防。
怎么防止溃疡复发?
想不让溃疡复发,得记住五件事:第一,治完幽门螺杆菌,4-8周要复查,确认细菌真的没了;第二,记饮食日志,找出自己吃了会疼的食物,比如咖啡、酒精、薄荷这些常见“诱因”;第三,管好压力,比如用生物反馈训练调整情绪,减少胃酸乱分泌;第四,多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能促进胃肠蠕动,帮胃黏膜修复;第五,定期检查,如果是复杂的溃疡,比如有肠化生的,每年得做次胃镜。
最后要提醒的是,千万别自己乱吃药——要是出现黑便、呕血,赶紧去医院,这可能是溃疡出血了。其实,胃溃疡没那么可怕,只要规范治疗,再加上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90%以上的人8-12周就能让胃黏膜长好。说到底,胃的健康,还是得靠自己好好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