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表面长了黑色斑点,别先慌着以为是蛀牙——其实约40%的情况都不是龋齿引起的。这些非龋的黑点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是茶渍、咖啡渍这类沾在牙上的外源性色素,二是横向刷牙磨伤了牙齿,或者小时候牙釉质没长好导致色素堆积。
而真正的蛀牙形成需要三个条件“联手”:变形链球菌这类致龋菌、蛋糕可乐里的可发酵糖,还有足够的时间——细菌分解糖会产生酸,酸持续腐蚀牙釉质,一开始牙面会出现白垩色的脱矿斑,慢慢就变成了黑点。
想快速判断黑点是不是蛀牙,试试这几个小办法:1. 触感测试:用牙线轻刮黑点,如果能刮掉,大多是外面沾的色素;2. 透光观察:对着自然光转动牙齿,蛀牙的区域会呈现乳白混浊,不像正常牙那么透亮;3. 冷热反应:喝冰水时,黑点位置突然出现短暂敏感,可能是蛀牙;4. 专业检查:医生用显微镜能看到牙釉质的晶体结构有没有被破坏,一查一个准。
常见的非龋黑点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色素沉着——爱喝茶、咖啡的人,后牙内侧容易积茶渍、咖啡渍;长期抽烟的人,门牙正面会有烟斑;还有牙缝里没刷干净的食物残渣,也会变成黑点,好好刷牙就能清掉。另一类是牙体损伤——比如横向刷牙(也就是“拉锯式”刷牙),牙脖子会磨出三角形的“楔状缺损”,容易藏色素;小时候发高烧、营养不良,牙釉质没长好,牙面有凹陷,也会变黑;如果小时候喝的水里氟太多,会得氟斑牙,牙上有白垩色或褐色的斑。
现在医生有不少“黑科技”能更准确判断:口腔显微镜能放大200倍看牙面的细微结构;激光荧光检测能定量测牙釉质脱矿程度,准确率高达92%;锥形束CT还能给隐蔽部位拍3D图,不放过任何小问题。
平时做好这几点,能有效预防黑点:每天用含氟牙膏刷两次牙,配合牙线清理牙缝;减少甜饮料、糖果的摄入频率,吃完东西及时漱口;可以用含氟漱口水或者再矿化凝胶,帮早期脱矿的牙齿修复一下。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黑点持续增大或颜色加深;冷热酸甜刺激时,黑点位置出现明显不适;牙齿表面摸起来有粗糙沟槽;定期检查时医生说黑点有异常变化。
医生会根据黑点的性质处理:外源性色素用喷砂或超声波就能清除;容易蛀牙的牙面做窝沟封闭,提前预防;浅表龋用超薄瓷贴面修复,美观又实用;生物活性材料能促进牙齿再矿化,帮牙齿“自我修复”。
另外,约15%的牙齿黑点会伴随牙本质过敏——比如吃冷的酸的会酸痒。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做系统龋齿风险评估,通过检测口腔菌群、唾液缓冲能力等指标,帮你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总之,牙齿上的黑点不是小事,但也不用过度紧张。先通过简单方法自己鉴别,平时做好清洁和预防,有异常及时找医生。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牙齿保持健康,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