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中风急救3小时FAST判断提升存活机会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01 08:29:03阅读时长3分钟1008字
中风急救3小时FAST判断提升存活机会
神经内科中风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病中风鉴别溶栓治疗CT检查急救流程

内容摘要

中风现场快速鉴别方法与黄金救治时间窗,结合最新医学指南解析溶栓取栓技术进展,提供从识别症状到康复管理的完整应对方案,帮助公众建立科学急救认知体系。

中风急救的黄金3小时里,能不能快速分清脑出血和脑梗死,直接关系到救治效果——虽然两者都可能突然出现偏瘫、说不出话、意识模糊这些症状,但处理方向完全相反:脑出血要控制血压、止血,脑梗死得争分夺秒恢复脑部血流。其实用“FAST”口诀就能快速初步判断: 看脸(Face):观察两侧脸是不是对称,有没有一侧嘴角下垂、眼睛歪; 抬胳膊(Arm):让患者双手平举,看有没有一只胳膊抬不起来,或者举起来后很快往下掉; 说话(Speech):听患者说话有没有含糊不清、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完全说不出话; 记时间(Time):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打120呼救,同时记住症状开始的时间。

CT检查是区分两者的“金标准”,因为血液和梗死的脑组织在CT上的“密度”不同:脑出血会显示边界清晰的“高密度影”(像一块亮斑),而脑梗死在发病6小时内可能看不出异常,24-48小时后会出现“低密度影”(像一块暗斑)。还要注意,有约5%的患者是“出血性梗死”,CT上会有混合密度的影子,这时候需要结合MRI检查才能明确。2022年的研究发现,CT灌注成像能比普通CT早3小时找到“缺血半暗带”(也就是还能挽救的脑组织),帮医生更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

脑梗死的治疗要抓住三个“黄金关键点”:

  1. 严格守好时间窗
    最新指南指出,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扩展到发病后4.5小时(部分患者可延长至6小时),机械取栓(用器械取出血栓)最晚可到24小时,但必须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存在可挽救的脑组织。要知道,每延迟1分钟,死亡的脑细胞数量相当于正常衰老7天的损失。
  2. 按类型精准治疗
    轻型卒中(症状较轻,比如只是手麻、说话有点不清楚,NIHSS评分≤5分)需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早期康复;如果是大血管闭塞(比如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堵了),得结合机械取栓和溶栓(需血管内治疗团队评估);像脑静脉窦血栓这种特殊类型,要根据患者情况定制抗凝方案。
  3. 启动全面康复
    急性期过后,要尽快开始“三位一体”的康复计划:发病24小时后可以进行床上被动活动(比如帮患者活动胳膊、腿,预防肌肉萎缩);发病3天内启动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训练;做完吞咽功能评估后,48小时内尽量启动肠内营养(比如鼻饲),保证营养供给。

202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两项重要突破:一是新型溶栓药物替奈普酶,单次静脉推注的疗效比传统药物更好,用药时间缩短了80%;二是人工智能辅助系统,能自动分析CT血管成像,把大血管闭塞的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7%,帮助医生更快做出判断。

要提醒的是,所有治疗方案都必须经过神经科医生评估后才能实施,千万别自己乱用药或做决定。如果家里有人出现疑似中风的症状,要让患者保持45度半卧位,不要晃动头部,同时准确记录症状开始的时间——这些细节能大大提高后续的救治成功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