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溃疡性结肠炎Unspecified Ulcerative colit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3:55:22 关键词 索引词 Ulcerative colitis、未特指的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UC[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肠炎 [possible translation]、慢性溃疡性肠炎
展开 未特指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内镜特征 :
结肠镜下见连续性黏膜病变: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脆性增加(接触性出血)、浅表溃疡形成(阿弗他溃疡或地图状溃疡)。
病变范围从直肠向近端结肠连续性延伸,无跳跃性病变(区别于克罗恩病)。
组织病理学特征 :
黏膜活检显示隐窝结构破坏(隐窝分支、萎缩)、隐窝脓肿形成(>1个/高倍视野)。
固有层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症状持续≥4周 :
血性腹泻(≥3次/日)伴黏液脓血便(90%病例)。
左下腹绞痛(排便后缓解)及里急后重(60%-80%)。
炎症标志物异常 :
CRP≥10 mg/L 或 ESR≥30 mm/hr(70%-90%活动期病例)。
粪便钙卫蛋白≥250 μg/g(敏感性>90%)。
排除性证据 :
反复粪便培养/寄生虫检测阴性(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无近期抗生素使用史(排除伪膜性肠炎)。
阈值标准 :
确诊 :同时满足"内镜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
高度疑似 :满足"内镜特征"+"典型症状"+"炎症标志物异常",且排除其他疾病。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粪便检测]
A --> C[血液学检测]
B --> D[粪便常规+培养]
B --> E[粪便钙卫蛋白]
C --> F[CRP/ESR]
C --> G[血常规]
A --> H[影像学检查]
H --> I[腹部超声]
H --> J[CT/MRI肠道成像]
A --> K[确诊检查]
K --> L[结肠镜+活检]
K --> M[胶囊内镜(排除小肠病变)]
判断逻辑 :
粪便钙卫蛋白 :
250 μg/g提示肠道炎症活动,需行结肠镜;<50 μg/g可暂缓内镜。
结肠镜检查 :
直肠必检(90%累及),病变连续性分布是诊断核心。
Mayo内镜评分≥2分(黏膜脆性明显+自发性出血)提示活动期。
影像学检查 :
超声/CT显示结肠壁分层消失、血流增加:支持UC但非特异性。
主要用于评估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肠腔>6cm)。
胶囊内镜 :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粪便钙卫蛋白 :
异常值 :≥250 μg/g
意义 :肠道中性粒细胞浸润标志,>500 μg/g提示中重度活动期,需加强治疗。
C反应蛋白(CRP) :
异常值 :≥10 mg/L
意义 :反映全身炎症负荷,>50 mg/L预警中毒性巨结肠风险。
血红蛋白 :
异常值 :男性<130 g/L,女性<120 g/L
意义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提示慢性失血,需评估铁代谢(血清铁<8.95 μmol/L)。
白蛋白 :
异常值 :<35 g/L
意义 :蛋白质丢失性肠病标志,<30 g/L需肠外营养支持。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 :
阳性率 :60%-70% UC患者
意义 :支持UC诊断(克罗恩病常阴性),但非确诊依据。
四、总结
确诊核心 依赖结肠镜+活检(连续性黏膜病变+隐窝脓肿)。
初筛首选 粪便钙卫蛋白(无创、高敏感),异常者需内镜确认。
实验室监测重点 :CRP(炎症活动度)、血红蛋白(失血评估)、白蛋白(营养状态)。
影像学价值 :主要评估并发症(穿孔、巨结肠),非诊断必需。
参考文献 :
ECCO(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溃疡性结肠炎诊治共识》
ACG(美国胃肠病学院)《炎症性肠病管理指南》
《Gastroenterology》2023年UC诊断标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