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血管疾患,未特指的Unspecified Certain vascular disorders of large intestine 更新时间:2025-06-18 22:57:19 关键词 索引词 Certain vascular disorders of large intestine、大肠血管疾患,未特指的、某些大肠血管疾患
展开 别名 大肠血管病、大肠血管疾患、大肠血管病变、大肠缺血性疾病、大肠缺血性病变、大肠血管障碍、大肠血管异常、大肠血管问题、大肠血管疾病、未明确的大肠血管病、不明原因的大肠血管病、原因不明的大肠血管病
展开 我将基于您提供的大肠血管疾患(未特指)临床资料,结合最新医学指南,为您整理完整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和实验室参考值内容:
大肠血管疾患,未特指(DB34.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血管造影确诊 :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显示特征性血管异常:早显静脉、血管丛、造影剂外渗
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证实血管结构异常(血管瘤/动静脉畸形/血管发育不良)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反复下消化道出血 :≥2次鲜红或暗红色血便,间隔<6个月
内镜阴性排除 :结肠镜排除溃疡、肿瘤、憩室等常见出血原因
影像学阳性发现 :CT血管成像/胶囊内镜显示肠壁血管异常征象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缺铁性贫血证据 :
Hb<110g/L(女性)/<120g/L(男性)
血清铁蛋白<30μg/L
特征性腹痛 :
餐后30分钟内脐周/左下腹绞痛
排便后缓解(缺血性疼痛模式)
高危因素 :
年龄>60岁(血管发育不良)
腹部放疗史(继发动静脉畸形)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粪便潜血试验]
A --> C[全血细胞计数]
B --> D[阳性]
C --> E[贫血]
D --> F[内镜检查]
E --> F
F --> G[结肠镜检查]
G --> H[发现血管异常]
G --> I[未发现病灶]
H --> J[确诊]
I --> K[CT血管成像]
K --> L[阳性]
K --> M[阴性]
L --> J
M --> N[胶囊内镜/深部内镜]
N --> O[发现病灶]
N --> P[未发现]
O --> J
P --> Q[选择性血管造影]
Q --> R[确诊/排除]
判断逻辑
结肠镜检查 :
阳性标准 :黏膜下血管扩张呈蜘蛛样/樱桃红斑,直径>5mm
假阴性处理 :急性出血期病灶收缩,需在出血间歇期复查
CT血管成像(CTA) :
关键征象 :肠壁强化结节(动脉期)、早显引流静脉
阴性仍可疑时 :行99mTc标记红细胞扫描捕捉间歇性出血
选择性血管造影 :
诊断价值 :出血速率>0.5ml/min时检出率90%
延迟摄影 :观察静脉相异常血管池(血管发育不良特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红蛋白
♀115-150g/L ♂130-175g/L
<110g/L提示慢性失血,需评估铁代谢
网织红细胞
0.5%-1.5%
>2%提示代偿性造血,支持慢性失血诊断
血清铁蛋白
15-150μg/L
<30μg/L确诊缺铁性贫血,需排查消化道失血
便潜血
阴性
持续阳性提示活动性出血,但需排除上消化道来源
D-二聚体
<0.5mg/L
升高提示可能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缺血性结肠炎亚型)
四、诊断流程要点
出血急性期 :
首选CTA定位出血灶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直接行血管造影±栓塞治疗
慢性隐匿出血 :
阶梯式检查:结肠镜→胶囊内镜→血管造影
贫血纠正后复查内镜提高检出率
特殊人群 :
老年患者:右半结肠血管发育不良高发
放疗史患者:直肠乙状结肠区优先排查
参考文献 :
ESGE《下消化道出血管理指南》(2023)
ACG《血管发育不良诊断共识》(2022)
《中华消化杂志》肠道血管病变诊治专家意见(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