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部位的侵袭性曲霉病Other specified Invasive aspergillo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9:03:20
关键词
索引词Invasive aspergillosis、其他特指部位的侵袭性曲霉病、耳或乳突侵袭性曲霉病、侵袭性曲霉耳真菌病、曲霉菌乳突炎、上呼吸道或口侵袭性曲霉病、喉部侵袭性曲霉菌病、急性曲霉菌喉炎、侵袭性曲霉菌会厌炎、鼻旁窦侵袭性曲霉病、侵袭性曲霉菌鼻窦炎、侵袭性口咽曲霉菌病、下呼吸道侵袭性曲霉病、侵袭性曲霉气管支气管炎、侵袭性肺曲霉病、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亚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曲霉菌肺炎、pneumonia in aspergillosi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胸膜曲霉病、曲霉菌积脓、侵袭性心脏曲霉病、侵袭性皮肤曲霉病、侵袭性眼曲霉病、曲霉菌眼内炎、曲霉性角膜炎、曲霉菌属引起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罕见型侵袭性曲霉病、曲霉菌硬膜外脓肿、曲霉菌骨髓炎、曲霉菌甲状腺脓肿、侵袭性肾脏曲霉菌病、曲霉菌相关性脊髓炎
别名特指部位侵袭性曲霉病、特定部位侵袭性曲霉感染、指定区域侵袭性曲霉菌病、特殊位置侵袭性曲霉病
其他特指部位的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组织标本中观察到典型曲霉菌形态特征:分隔菌丝呈锐角(约45°)分枝,直径3-6μm,伴组织坏死和血管侵袭现象。
- 无菌部位培养阳性:
- 从正常无菌部位(如脑脊液、骨组织、深部脓肿)分离出曲霉菌属(以烟曲霉为主)。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宿主高危因素:
- 中性粒细胞减少(<500/μL持续>10天)或重度免疫抑制(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CT/MRI显示感染部位存在:
- 晕轮征(早期:结节周围磨玻璃影)
- 空气新月征(晚期:空洞内游离气体)
- 骨质破坏(骨关节感染时)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微生物学证据:
- 非无菌标本(如BALF、鼻窦冲洗液)培养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
- 血清/BALF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 > 0.5 ODI(光学密度指数)
- PCR检测曲霉属特异性DNA阳性
- 血清学标志物:
- β-D-葡聚糖试验 > 80 pg/mL(需排除假阳性因素)
- 典型临床表现:
- 发热对抗生素无效 + 特定部位症状(如鼻窦痛伴坏死、皮肤焦痂)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金标准任意一项
- 拟诊:宿主高危因素 + 影像学特征 + ≥1项支持条件
- 疑似:宿主高危因素 + 持续发热 + 局部症状(需排除其他感染)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微生物学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组织病理学]
A --> E[血清学检查]
B --> B1[无菌部位培养]
B --> B2[非无菌部位培养]
B --> B3[PCR检测]
B --> B4[GM试验]
C --> C1[CT扫描]
C1 --> C11[胸部CT:晕轮征/空洞]
C1 --> C12[鼻窦CT:骨质破坏]
C --> C2[MRI]
C2 --> C21[脑部:环形强化灶]
C2 --> C22[脊柱:椎体破坏]
D --> D1[组织切片GMS染色]
D --> D2[免疫荧光检测]
E --> E1[β-D-葡聚糖]
E --> E2[抗曲霉抗体]
判断逻辑:
- 微生物学检查:
- 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具确诊价值;非无菌部位(如痰)阳性需排除定植可能
- PCR阳性提示活跃感染,但需结合临床
- GM试验在血液病患中敏感性达80%,假阳性见于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影像学检查:
- 晕轮征(早期)→ 空气新月征(恢复期)为典型演进过程
- 骨质破坏提示慢性侵袭(如鼻窦、脊柱感染)
- 组织病理学:
- 血清学检查:
- β-D-葡聚糖广谱提示真菌感染,GM试验对曲霉特异性更强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半乳甘露聚糖(GM) |
<0.5 ODI |
≥0.5 ODI |
提示曲霉感染可能;>1.0 ODI强烈支持诊断;假阳性见于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β-D-葡聚糖 |
<60 pg/mL |
>80 pg/mL |
广谱真菌感染标志;连续2次>80 pg/mL有诊断价值;假阳性见于血液透析 |
组织病理 |
无真菌成分 |
锐角分枝菌丝 |
确诊依据;血管侵袭提示播散风险 |
PCR检测 |
阴性 |
曲霉属DNA阳性 |
早期诊断线索;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
血培养 |
阴性 |
曲霉菌阳性 |
仅见于30%播散性感染;阳性提示预后不良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 |
CRP>100 mg/L |
非特异性;持续升高提示治疗反应不佳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组织病理/无菌部位培养为金标准,影像学特征(晕轮征/骨质破坏)是早期线索
- 检查策略:
- 免疫抑制宿主出现局部症状 → 首选CT/MRI定位
- 疑似病例 → GM试验+PCR快速筛查
- 可及病灶 → 活检病理确诊
- 结果解读:
- GM/β-D-葡聚糖需动态监测,单一阳性值需结合临床
- 非无菌标本培养阳性需谨慎解读
参考文献:
- IDSA《曲霉病诊断与管理指南》(2016修订版)
- ECMM/ISHAM《侵袭性曲霉病共识指南》(2020)
- EORTC/MSGERC《侵袭性真菌病定义修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