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副球孢子菌病Other specified Paracoccidioidomycos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0:46:41 关键词 索引词 Paracoccidioidomycosis、其他特指的副球孢子菌病、肺外副球孢子菌病、南美内脏芽生菌病、内脏副球孢子菌病、黏膜皮肤副球孢子菌病、黏膜皮肤-淋巴管炎性副球孢子菌病、副球孢子菌性肉芽肿、慢性副球孢子菌引起的肺纤维化、继发于慢性副球孢子菌病的肺纤维化、副球孢子菌引起的上气道和口咽纤维化、继发于副球孢子菌的上气道和口咽纤维化、副球孢子菌引起的肾上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衰竭、继发于副球孢子菌的肾上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衰竭、副球孢子菌病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衰竭、副球孢子菌引起的结肠炎
展开 别名 类球孢子菌病、南美芽生菌病、特殊类型副球孢子菌病
展开 其他特指的副球孢子菌病(ICD-11:1F2E.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直接证据 :
组织标本(皮肤/黏膜溃疡刮片、淋巴结穿刺物)直接镜检发现典型"舵轮状"多芽生酵母细胞
沙氏培养基培养分离出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 brasiliensis )或其近缘种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肉芽肿性炎症伴特征性酵母样真菌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慢性呼吸道症状(咳嗽>4周伴胸痛/咯血)
皮肤黏膜损害:痛性口腔溃疡、"桑葚样"皮肤溃疡
区域性淋巴结肿大伴瘘管形成
流行病学特征 :
中南美洲流行区(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居住或旅行史
职业暴露(农业/林业工作者)
血清学支持 :
免疫扩散法检测抗副球孢子菌抗体阳性(滴度≥1:32)
ELISA检测gp43抗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组织病理学]
A --> E[血清学检查]
B --> B1[直接镜检]
B --> B2[真菌培养]
B --> B3[分子检测]
C --> C1[胸部CT]
C --> C2[腹部超声/CT]
D --> D1[活检组织银染]
E --> E1[免疫扩散试验]
E --> E2[ELISA]
判断逻辑 :
病原学检查 :
直接镜检阳性(舵轮状酵母)→ 高度提示诊断
培养阳性(需4-6周)→ 确诊金标准
PCR检测真菌rDNA → 提高早期诊断率
影像学检查 :
胸部CT :
双肺弥漫结节+空洞 → 典型播散性感染
肺门淋巴结肿大+间质浸润 → 慢性肺型
腹部影像 :
组织病理学 :
肉芽肿伴多核巨细胞+中心坏死 → 支持诊断
特殊染色(GMS/PAS)显示酵母细胞 → 确诊依据
血清学检查 :
免疫扩散法阳性 → 诊断特异性>95%
抗体滴度持续升高 → 提示疾病活动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病原学检测 :
直接镜检阳性 :提示急性感染期,需立即启动抗真菌治疗
培养阳性 :确诊依据,需进行菌种药敏试验
PCR阳性但培养阴性 :可能为早期感染或标本量不足
血清学检查 :
免疫扩散法阳性 (滴度≥1:32):
gp43抗体阳性 :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 :提示重度炎症反应,预后较差
ESR>60 mm/h :持续升高预示治疗抵抗
器官功能指标 :
皮质醇<5 μg/dL(AM) :提示肾上腺受累
ALT/AST持续升高 :需警惕药物性肝损或肝脏播散
免疫学指标 :
CD4+ T细胞<200/μL :免疫抑制患者易进展为播散型
四、总结
确诊核心 依赖病原学证据(镜检/培养/病理),血清学作为重要补充
影像学分期 :胸部CT是评估肺损害程度的关键
治疗监测 :血清抗体滴度+炎症标志物动态变化指导疗程调整
特殊关注 :免疫抑制患者需延长治疗并监测器官功能
参考文献 :
IDSA《真菌病管理指南》
ESCMID《副球孢子菌病诊断共识》
《Mandell传染病学》(第9版)
WHO《热带病优先研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