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百科
ICD疾病
国内健康
热点新闻
疾病科普
健康生活
四季养生
健康新闻
医药产经
公共卫生
医学成果
环球医讯
干细胞与抗衰老
硒与微生态
外泌体知识
健康研究
AI与医疗健康
家医百科
ICD疾病
ICD扩展码
科学探索
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Unspecified Bacterial foodborne intoxication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40:23
定义
症状
诊断
同类
编码
1A1Z
路径
01
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1A00 - 1A40.Z
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
1A10 - 1A1Z
细菌性食物中毒
1A1Z
未特指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关键词
索引词
Bacterial foodborne intoxications、未特指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污染、细菌性鱼类毒素、细菌性鱼类中毒、流行性细菌性鱼类中毒、细菌性贝类中毒、细菌性海鲜中毒、细菌性蛤贝中毒、食物感染
展开
缩写
WTSJXSSD、未特指细菌性食物中毒
展开
别名
不明原因细菌性食物中毒、未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未定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未知细菌性食物中毒
展开
未特指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证据
:
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致病菌(如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或检测到细菌毒素(如耐热肠毒素)。
注:若未明确具体致病菌,需满足以下临床及流行病学条件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急性起病(潜伏期2-24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为主)。
体温≤38.5℃(非特异性发热),无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麻痹)。
流行病学史
:
集体发病(同一餐次≥2人出现相似症状)。
可疑食物暴露史(如未煮熟肉类、乳制品、海产品)。
阈值标准
:
确诊需满足以下任意一项:
病原学检测阳性。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典型临床症状(至少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明确可疑食物暴露史。
排除病毒性胃肠炎及其他特异性细菌感染(如肉毒杆菌中毒)。
二、辅助检查
病原学检查
:
粪便培养
:
判断逻辑
:阳性可明确致病菌,但敏感性仅40%-60%(受采样时间影响)。
毒素检测(ELISA)
:
判断逻辑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提示毒素性中毒。
炎症评估
:
血常规
:
判断逻辑
:白细胞>10,000/μL支持细菌感染,但30%病例可能正常。
脱水评估
:
电解质与肾功能检测
:
判断逻辑
:血钠<135 mmol/L或肌酐升高提示中重度脱水。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
:
判断逻辑
:肠壁增厚或肠胀气可辅助鉴别机械性肠梗阻。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粪便常规
:
白细胞阴性
(70%病例):不支持侵袭性肠炎(如志贺菌感染)。
隐血阳性
(20%-30%):提示黏膜轻度损伤。
C反应蛋白(CRP)
:
升高(>10 mg/L)
:提示细菌感染,但缺乏特异性。
血清淀粉酶
:
轻度升高
:需与急性胰腺炎鉴别(通常<3倍正常值上限)。
血培养
:
阳性率<5%
:仅见于重症感染(如沙门菌血症)。
四、总结
诊断核心
:优先通过粪便培养/毒素检测明确病原,未特指病例需结合典型症状+群体暴露史。
辅助检查重点
:
病原学检测需在抗生素使用前完成采样。
血电解质监测指导补液治疗。
实验室解读
:白细胞及CRP升高支持细菌感染,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
参考文献
:
国家卫健委《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指南》(2023版)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细菌性食物中毒诊疗共识(2022)
WHO《食源性疾病调查手册》
同类疾病
顶部
条目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A10
条目
肉毒中毒
1A11
条目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1A12
条目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1A13
条目
其他特指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A1Y
条目
未特指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A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