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病变Shoulder lesions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关键词
同义词enthesopathy of shoulder region、lesion of shoulder、肩部病变、肩部肌腱端病变 [possible translation]
别名肩关节疾病、肩关节问题、肩关节损伤、肩部软组织疾患、肩部软组织病变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XA49Z7肩锁下韧带
XA2H23肩锁韧带
XA3PT9胸锁后韧带
XA8RC9肩锁上韧带
XA5SJ7斜方韧带
XA2JQ3胸锁前韧带
XA1PK9肋锁韧带
XA4PU7锥状韧带
XA84L3锁间韧带
XA9WP5喙锁韧带
XA5EW9喙肱韧带
XA6EG3回旋套关节囊
XA8MA3喙肩韧带
XA01C8肩前韧带
XA8H81盂肱韧带
XA5Z24盂唇韧带
XA6EE7肩胛下横韧带
XA9C92肱横韧带
XA5MU7肩胛上横韧带
XA49P8盂肱关节
XA69U6肩锁关节
XA0CH1胸锁关节
肩关节病变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肩关节病变是指累及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病理性改变,临床以肩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和功能减退为特征。主要涉及盂肱关节、肩锁关节及其附属结构,包括肩袖复合体(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关节囊、滑囊、韧带及骨性结构。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可因退行性改变、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诱发。
病因学特征
-
解剖与生理基础:
- 盂肱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其高度灵活性源于较大的肱骨头与浅小的关节盂形成的非骨性匹配结构。周围结构的协同作用(如肩袖肌群、盂唇、关节囊)对动态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 肩峰下间隙(由肩峰、喙肩韧带和肱骨头围成)内穿行的肩袖肌腱及滑囊易受机械性挤压。
-
病理机制:
- 退行性变:年龄相关性胶原蛋白变性导致肌腱弹性下降,微创伤累积引发肌腱纤维排列紊乱,可伴发滑膜增生和软骨下骨硬化。
- 创伤因素:急性外力作用(如跌倒时肩部着地)可造成盂唇撕裂、肩袖完全断裂或肱骨大结节骨折,慢性微创伤常见于投掷类运动者。
- 生物力学失衡:长期姿势异常(如圆肩体态)导致肩胛骨动力学异常,加剧肩峰下撞击风险。
- 代谢影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降低肌腱修复能力,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加速胶原降解。
- 炎症反应:非感染性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侵袭滑膜组织,导致关节囊纤维化。
病理机制
-
软组织损伤:
- 肩袖病变:从肌腱炎(水肿期)进展至部分/全层撕裂,冈上肌腱因位于临界血管区(critical zone)最易受累。
- 粘连性关节囊炎:分疼痛期、僵硬期、缓解期,以关节囊容积减少(<10ml)和喙肱韧带挛缩为特征。
- 钙化性肌腱炎:羟基磷灰石晶体在肌腱内沉积引发化学性炎症。
-
结构性异常:
- 撞击综合征: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扁平型、曲线型、钩状型),III型肩峰更易导致机械性撞击。
- 关节不稳:Bankart损伤(盂唇前下方剥离)或Hill-Sachs损伤(肱骨头后外侧压缩骨折)可引发复发性脱位。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疼痛弧征:60°-120°主动外展时疼痛加剧,提示肩峰下撞击。
- 夜间痛醒:炎症急性期因体位静止导致痛觉敏感度升高。
- 特殊体征:Jobe试验阳性(冈上肌损伤),Lift-off试验阳性(肩胛下肌损伤)。
- 继发表现:长期避痛性制动可引发胸锁乳突肌代偿性肥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