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其他特指的外阴恶性肿瘤Other 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vulva

更新时间:2025-06-18 20:25:31
编码2C70.Y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vulva、其他特指的外阴恶性肿瘤
缩写WMT、WMTC
别名外阴恶性肿瘤、外阴部恶性肿瘤、女性外阴癌、Malignant-Tumor-of-Vulva、外阴表皮癌、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佩吉特病、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前庭大腺癌、尿道旁腺癌

其他特指的外阴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外阴病变组织活检或切除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
      • 需明确排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常见类型,并符合特殊亚型特征(如佩吉特细胞、腺体结构紊乱等)
    • 免疫组化验证
      • 特定标志物阳性:佩吉特病(CK7+/GCDFP-15+)、前庭大腺癌(CEA+/p63+)、汗腺癌(EMA+/S100±)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外阴瘙痒/疼痛(≥3个月)伴皮肤改变(红斑、湿疹样变)
      • 可触及的外阴质硬肿块(直径≥1cm)或进行性增大的溃疡
    • 高危因素
      • HPV高危型感染(16/18型)
      • 慢性外阴皮肤病(硬化性苔藓持续>5年)
      • 免疫抑制状态(HIV/AIDS或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
  3.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高度疑似:满足支持条件中≥2项+影像学提示恶性特征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理诊断]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实验室筛查] B --> B1[活检组织病理] B --> B2[免疫组化] C --> C1[外阴超声] C --> C2[盆腔MRI] C --> C3[PET-CT] D --> D1[HPV分型] D --> D2[肿瘤标志物] D --> D3[炎症指标]

判断逻辑

  1. 病理诊断

    • 活检组织病理:首选4mm以上钻取活检,溃疡边缘取3-6点
      • 阳性标准:见异型腺上皮/梭形细胞浸润,核分裂象>5/10HPF
    • 免疫组化:根据疑似亚型选择套餐
      • 佩吉特病:CK7+/CEA+/HER2+(50%)
      • 肉瘤:Desmin+/SMA+/Ki-67>30%
  2. 影像学检查

    • 外阴超声(高频探头≥10MHz):
      • 恶性征象:肿块血流RI>0.8,边界不清伴后方声影
    • 盆腔MRI
      • T2加权:高信号肿块伴邻近筋膜中断(提示浸润)
      • DWI:ADC值<1.0×10⁻³mm²/s
    • PET-CT(晚期病例):
      • SUVmax>5.0提示转移可能
  3. 实验室筛查

    • HPV分型:高危型阳性需结合病理排除鳞癌
    • 肿瘤标志物:CA125>35U/mL或SCC>2.5ng/mL提示进展风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理指标

    • Ki-67指数>30%:提示高增殖活性,需强化治疗
    • 脉管浸润阳性: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50%
  2. 肿瘤标志物

    • CA125持续升高:监测值较基线↑50%提示复发可能
    • SCC-Ag>5.0ng/mL:特异性提示鳞状分化成分
  3. 炎症指标

    • CRP>20mg/L+ESR>40mm/h:提示肿瘤相关炎症反应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3:预后不良指标
  4. HPV检测

    • HPV-16/18阳性:需加强随访(每3个月复查)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初筛:持续>1个月的外阴症状+高危因素 → 行外阴超声
  2. 疑似病例:超声BI-RADS 4级以上 → MRI+多点活检
  3. 确诊管理
    • 佩吉特病:需全身皮肤筛查(30%伴发其他部位肿瘤)
    • 腺癌/肉瘤:基线CT评估肺/肝转移

参考文献

条目外阴基底细胞癌2C70.0
条目外阴黑色素瘤2C70.1
条目外阴鳞状细胞癌2C70.2
条目其他特指的外阴恶性肿瘤2C70.Y
条目未特指的外阴恶性肿瘤2C7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