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原发部位的未分类多形性肉瘤Unspecified 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 primary site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6:06
编码2B54.Z

关键词

索引词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 primary site、未特指原发部位的未分类多形性肉瘤、原发部位的未分类多形性肉瘤
缩写未分类多形性肉瘤、UPS
别名Undifferentiated-Pleomorphic-Sarcoma

未特指原发部位的未分类多形性肉瘤(2B54.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显微镜下可见多形性梭形细胞、巨细胞及不规则核分裂象(≥5/10 HPF)。
      • 免疫组化显示 Vimentin(弥漫阳性)、CD68(部分阳性),且排除其他分化标志(S-100/Desmin/MyoD1阴性)。
    • 分子检测
      • TP53突变或MDM2基因扩增(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阳性)。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组织学符合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特征(无明确分化方向)。
    • 排除其他特异性肉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的免疫组化证据。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影像学特征:MRI显示"星芒状"浸润性生长(T2高信号伴边缘毛刺)。
    • 临床表现:深部软组织快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四肢近端占比>60%)。
    • 高危因素:放射暴露史或Li-Fraumeni综合征家族史。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初步评估 │
    │ ├─临床查体(肿块特征评估)
    │ └─实验室筛查(炎性指标)

    ├───────────────┤
    │ 影像学检查 │
    │ ├─MRI(首选)
    │ ├─CT(评估钙化/骨侵袭)
    │ └─PET-CT(转移灶筛查)

    ├───────────────┤
    │ 病理学确认 │
    │ ├─穿刺活检(粗针穿刺)
    │ ├─术中冰冻切片
    │ └─分子病理检测

    └───────────────┘

  2. 判断逻辑

    • MRI检查
      • T1低信号+T2高信号伴不均匀强化→提示高级别肉瘤(敏感度92%)
      • "尾征"(肿瘤沿筋膜延伸)→提示局部侵袭(特异性85%)
    • 穿刺活检
      • 粗针穿刺获取≥3条组织→满足病理诊断需求(成功率>95%)
      • 避免细针穿刺(误诊率高达40%)
    • PET-CT应用
      • SUVmax>8.0→提示高代谢活性(与组织学分级正相关)
      • 全身显像→发现<1cm的转移灶(优于常规CT)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1. 免疫组化阈值 标志物 阳性标准 诊断意义
    Vimentin >70%细胞阳性 支持间叶源性肿瘤
    CD68 10%-50%细胞阳性 提示组织细胞分化
    SMA 局灶弱阳性 不能诊断为平滑肌肉瘤
  2. 分子检测临界值

    • MDM2扩增:FISH检测MDM2/CEP12比值≥2.0→排除高分化脂肪肉瘤
    • TP53突变:NGS检测变异等位基因频率≥10%→提示基因组不稳定性
  3. 炎性指标解读

    • CRP>50 mg/L→提示肿瘤坏死或继发感染(需排查脓肿)
    • LDH>500 U/L→与肿瘤负荷正相关(转移风险增加3倍)

四、诊断流程图

临床发现深部软组织肿块

MRI评估(T2高信号+星芒状边缘)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多形性细胞+核分裂活跃)

免疫组化排除其他肉瘤(S-100/Desmin阴性)

分子检测(TP53/MDM2)确认未分化特征

最终诊断:UPS(2B54.Z)

参考文献

条目未归类的皮肤多形性肉瘤2B54.0
条目未分类的腹膜后腔或腹膜的多形性肉瘤2B54.1
条目其他特指原发部位的未分类多形性肉瘤2B54.Y
条目未特指原发部位的未分类多形性肉瘤2B5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