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鱼鳞病Ichthyoses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ED50
子码范围ED50.0 - ED50.Z

关键词

索引词Ichthyoses
缩写鱼鳞病
别名鱼鳞癣、蛇皮病、角化过度性皮肤病、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

鱼鳞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基因检测阳性: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发现与鱼鳞病相关的特定基因突变,如寻常型鱼鳞病(ABCA12基因)、性连锁鱼鳞病(STS基因)、板层状鱼鳞病(TGM1基因)等。
    • 皮肤活检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角质层增厚,细胞间粘附增加,以及角质形成细胞排列紊乱。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脱屑,主要分布在四肢伸侧、背部或腹部。
      • 冬季症状加重,夏季有所缓解。
      • 皮肤粗糙,触感类似砂纸。
      • 鱼鳞状脱屑,边缘翘起,中央紧贴皮肤。
      • 色素沉着,表现为皮肤颜色加深。
    • 家族史: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尤其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联遗传等。
    • 相关症状:瘙痒感、皮肤皲裂、全身不适等。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基因检测或皮肤活检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皮肤干燥+鱼鳞状脱屑)。
      • 家族遗传史或排除其他皮肤病的可能性。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皮肤超声
      • 异常意义:可以评估皮肤厚度和结构,有助于观察角质层增厚情况。
      • 判断逻辑:结合临床表现,辅助诊断并排除其他皮肤病变。
  2. 临床鉴别检查

    • 皮肤功能测试
      • 经皮水分丢失(TEWL)测量
      • 异常意义:显示水分蒸发增加,表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 判断逻辑:结合临床表现,辅助诊断并评估皮肤屏障功能。
    • 血液检查
      • 常规血液检查
      • 异常意义: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可以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
      • 判断逻辑:作为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 流行病学调查

    • 家族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家族遗传背景,增强诊断指向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基因检测

    • 基因突变阳性:直接确诊特定类型的鱼鳞病。
    • 异常意义:明确遗传类型,指导治疗和遗传咨询。
  2. 皮肤活检

    • 病理学检查阳性:显示表皮角质层增厚,细胞间粘附增加,以及角质形成细胞排列紊乱。
    • 异常意义:提供组织学证据,辅助诊断。
  3. 皮肤功能测试

    • 经皮水分丢失(TEWL)升高:提示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 异常意义:评估皮肤屏障功能,辅助诊断。
  4.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正常:一般无特异性改变。
    • 异常意义: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
  5. 便常规

    • 无异常:一般无特异性改变。
    • 异常意义: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四、总结


权威依据:《皮肤科诊疗指南》、《遗传性皮肤病学》、IDSA指南。

条目获得性鱼鳞病ED50.0
条目非综合征性鱼鳞病EC20.0
条目鱼鳞病样综合征LD27.2
条目其他特指的遗传性角化病EC20.Y
条目未特指类型的鱼鳞病ED50.Z
条目鱼鳞病ED50
条目弥漫性表皮角化过度和棘皮病ED51
条目汗孔角化症ED52
条目皮肤剥脱ED53
条目皮肤干燥或皮脂缺乏ED54
条目掌跖角化病ED55
条目毛周角化病ED56
条目遗传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EC20.2
条目其他特指的表皮角化性疾病ED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