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词Allergic contact urticaria、未特指的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allergic contact urticaria NO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缩写AKC、Allergic-Contact-Urticaria
别名接触性过敏性荨麻疹、未特指过敏性接触性荨麻疹
(EK10.Z)未特指的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皮肤激发试验阳性:
可疑过敏原点刺试验后15-20分钟内出现直径≥3mm的风团(中央苍白、周围红斑)。
开放性应用试验(OAT)在接触部位诱发典型荨麻疹皮损。
血清学证据:
血清中检出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ImmunoCAP或ELISA检测)。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典型临床表现:
接触部位边界清晰的隆起性风团(直径0.5-2cm)。
接触后60分钟内出现的剧烈瘙痒或灼热感。
脱离过敏原后24小时内皮损消退。
排除其他疾病:
排除物理性荨麻疹(冷/热/压力等)。
排除接触性皮炎(迟发型超敏反应)。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皮肤划痕征阳性:机械刺激后出现线状风团。
血清类胰蛋白酶升高(>11.4 ng/mL):提示肥大细胞活化。
职业/暴露史:美发、医疗、食品加工等高风险职业接触史。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皮肤试验]
A --> C[血清学检测]
A --> D[炎症标志物]
A --> E[排除性检查]
B --> B1[点刺试验]
B --> B2[开放性应用试验]
B --> B3[斑贴试验(鉴别迟发反应)]
C --> C1[特异性IgE]
C --> C2[总IgE]
C --> C3[类胰蛋白酶]
D --> D1[组胺]
D --> D2[CRP]
E --> E1[自体血清试验]
E --> E2[甲状腺功能]
E --> E3[补体水平]
判断逻辑:
点刺试验:
阳性标准:风团直径≥3mm(与阴性对照比)
解读:假阳性率<5%,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
特异性IgE检测:
临床意义:
≥0.35 kUA/L提示致敏
>3.5 kUA/L高度提示临床相关性
类胰蛋白酶:
峰值解读:
急性期升高(症状出现后1-2小时)
持续升高提示肥大细胞增生症可能
排除性检查:
自体血清试验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甲状腺抗体异常提示甲状腺相关性荨麻疹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特异性IgE
<0.35 kUA/L
≥0.35 kUA/L提示致敏;>3.5 kUA/L支持过敏原与症状的因果关系
类胰蛋白酶
<11.4 ng/mL
急性期>11.4 ng/mL提示肥大细胞活化;持续>20 ng/mL需排查肥大细胞增生症
组胺
血浆<1 nmol/L
急性期升高(接触后5-15分钟达峰)提示介质释放,阴性不排除诊断
总IgE
成人<100 IU/mL
显著升高(>1000 IU/mL)提示特应性体质,但非诊断必需
C反应蛋白(CRP)
<5 mg/L
升高提示继发感染或系统性炎症反应
甲状腺抗体
TPO-Ab<34 IU/mL
阳性增加慢性荨麻疹风险,需评估甲状腺功能
处理建议:
特异性IgE阳性:建议过敏原回避+患者教育
类胰蛋白酶持续升高:转诊血液科评估肥大细胞疾病
甲状腺抗体阳性:检测TSH+游离T4
四、诊断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A[接触后速发风团] --> B{点刺试验/开放试验}
B --阳性--> C[特异性IgE检测]
B --阴性--> D[组胺/类胰蛋白酶]
C --阳性--> E[确诊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
D --升高--> F[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
D --正常--> G[排查物理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