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阴蹻脉病证(TM1)Yin heel vessel pattern (TM1)

更新时间:2025-06-18 10:48:18
编码SG32

关键词

索引词Yin heel vessel pattern (TM1)、阴蹻脉病证(TM1)
缩写阴蹻证、阴蹻脉证
别名阴蹻脉功能障碍、阴蹻脉疾病、阴蹻脉异常、阴蹻脉问题

(SG32)阴蹻脉病证(TM1)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1. 肢体运动障碍
    • 下肢内侧肌肉拘急伴外侧弛缓(常见),表现为步态不稳、足内翻倾向(70%-90%)。
    • 腿腹肌肉萎缩、痿软无力(高发,60%-80%)。
  2. 睡眠与精神异常
    • 嗜睡(阳气不足时常见,60%-75%)或失眠(阴气亢盛时较少见,20%-30%)。
    • 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与阴阳失衡相关,40%-50%)。
  3. 眼部症状
    • 眼睑下垂或开合困难(阴蹻脉失养时常见,50%-65%)。
    • 目内眦赤痛(阴热上扰时较少见,15%-25%)。

伴随症状

  1. 腰部与下肢不适
    • 腰膝酸软、下肢沉重感(肾虚关联,30%-40%)。
  2. 咽喉干燥
    • 口干咽燥(阴液不足时偶见,10%-2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肌肉张力异常
    • 下肢内侧肌群紧张(触诊可及条索状硬结),外侧肌群松弛(常见,80%-90%)。
    • 足内翻畸形(长期病变者,30%-40%)。
  2. 舌脉特征
    • 舌质淡白、苔薄白或腻(气血不足或湿滞,高发,70%-85%)。
    • 脉象细弱或沉迟(虚证为主,60%-75%)。

非典型体征

  1. 局部温度变化
    • 下肢内侧皮肤温度偏低(阴寒内盛时,20%-30%)。
  2. 反射异常
    • 跟腱反射减弱(痿证进展期,10%-15%)。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传统医学特征


参考文献

  1. 《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2. 《难经·二十九难》:“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
  3. 《奇经八脉考》(李时珍):“阴跷脉气盛则嗜睡,虚则目不合。”
  4. 临床案例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阴蹻脉病变患者中,70%以上存在下肢肌张力不对称。

:阴蹻脉病证多与肾、肝相关,治疗需兼顾调补肝肾与通络。现代临床中,症状发生率基于传统文献及病例观察,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

条目督脉病证(TM1)SG30
条目任脉病证(TM1)SG31
条目阴蹻脉病证(TM1)SG32
条目阳蹻脉病证(TM1)SG33
条目阴维脉病证(TM1)SG34
条目阳维脉病证(TM1)SG35
条目冲脉病证(TM1)SG36
条目带脉病证(TM1)SG37
条目其他特指的奇经八脉证(TM1)SG3Y
条目未特指的奇经八脉证(TM1)SG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