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罕见病儿童特效药断供 断药72小时致命该怎么办?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1-16 09:4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96字
8名患酪氨酸血症Ⅰ型的罕见病儿童因特效药尼替西农断供面临生死考验,断药72小时可能引发急性肝衰竭。解决罕见病用药断供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协同。
罕见病酪氨酸血症Ⅰ型尼替西农特效药断供急性肝衰竭肝移植医保衔接仿制药罕见病用药保障国际罕见病药物共享平台罕见病联盟公益捐赠
8名罕见病儿童特效药断供 断药72小时致命该怎么办?

近期,8名患超罕见病酪氨酸血症Ⅰ型的儿童正面临生死考验:他们依赖的特效药尼替西农突然断供。该药2023年纳入医保曾让家庭看到希望,如今却因加拿大生产商停产、国内无仿制药,库存仅够每人用2瓶。断药后体内毒素72小时就会飙升,孩子可能出现急性肝衰竭,被迫提前接受百万级高风险肝移植手术。

为什么这药是孩子的“命门”?断供72小时就致命!

酪氨酸血症Ⅰ型是极罕见遗传代谢病,中国发病率约1/5万-1/6万。基因突变导致肝脏无法分解酪氨酸,毒性物质琥珀酰丙酮(SA)蓄积,损害肝肾,未经治疗者多在婴幼儿期死亡,肝癌风险达50%-70%。

  • 唯一特效药的作用: 尼替西农通过阻断SA生成,让孩子毒素水平降至安全值。它能降低80%肝移植需求,是孩子活下去的关键。
  • 断药的即时危害: 该药不可替代,断药72小时SA就会飙升至中毒水平,引发急性肝衰竭。
  • 必须配合特医食品: 需同时食用不含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特医食品,才能形成完整治疗方案。
  • 现状紧急: 部分原本稳定的孩子已出现肝功能异常,家庭被迫将肝移植提上日程,但手术排异、感染风险高,费用超百万。

断供不是偶然!罕见病药“买不到”的3大死结

这次断供背后是多重困境叠加:

  • 境外生产端崩溃: 加拿大厂商因年销售额不足100万美元、核心原料未过美国FDA认证停产。该药占中国进口量100%,因患者太少(国内约百人),跨国药企无持续生产动力。
  • 国内仿制滞后: 尽管2019年尼替西农就被列为鼓励仿制目录首位,但研发成本高、市场需求极小(年用药仅数十瓶),至今无本土药企上市仿制药。
  • 医保衔接有漏洞: 药品纳入医保后,未与企业签订供应保障协议,仅靠市场机制,导致“有保无药”。

    替代方案行不通: 海淘土耳其仿制药需7000-8000元/瓶,瑞典原研药3.3万-3.5万元/瓶,年费用最高达48万元,远超家庭承受力;临时进口流程复杂且不报销,无法解燃眉之急。

别让孩子等不起!从应急到长效的4步破局法

要解决罕见病用药断供,需从应急到长效多管齐下:

应急保障(抢时间保生命)

  • 启动战略储备: 协调加拿大厂商释放库存,或紧急采购土耳其/瑞典药品,开通审批绿色通道。
  • 医保预付锁供应: 医保局直接与境外药企签年度协议,承诺最低采购量,避免因销量低停产。
  • 特医食品纳入医保: 降低家庭“药物+饮食”综合负担,确保治疗方案完整。

长效机制(建体系防复发)

  • 研发补贴促仿制: 设立超罕见病研发基金,给仿制药企业税收减免、优先审评,推动本土生产。
  • 风险共担保障链: 由罕见病联盟牵头,药企、医院、慈善组织设风险基金,补贴小众药品生产。
  • 动态医保监测: 对罕见病药建立“供应-需求”预警,采购量不足时及时干预。
  • 援助计划升级: 对年收入低于10万元家庭提供免费药或分期支付方案。

社会共治(聚力量补短板)

  • 提升公众认知: 科普罕见病用药特殊性,消除“医保全包”误解,鼓励公益捐赠。
  • 全球协作抗风险: 加入国际罕见病药物共享平台,分散供应链风险。

罕见病用药需多方协同,让纳入医保的救命药真正救得了命

罕见病用药保障需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才能让救命药不再成泡影。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