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厨房总爱“喊”哺乳期妈妈们去加餐,但这顿夜宵可不是随便填肚子就行。2023年《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哺乳期妈妈的饮食选择直接影响母乳里20%的营养成分,有些食物甚至会通过乳汁让宝宝睡不好。今天就来聊聊哺乳期加餐要避开的“雷区”,以及该怎么选更科学。
辛辣食物:别让宝宝跟着“闹肚子”
红油火锅、麻辣小龙虾的诱惑确实难挡,但辣椒里的辣椒素会跟着乳汁进到宝宝肚子里。美国儿科学会2022年研究发现,大概35%的敏感宝宝吃了含辣椒素的母乳后,肠绞痛会更厉害。建议把辣度控制在1-2级(差不多半个小米辣的量),吃的时候配点酸奶或椰奶——既能中和辣劲,还能补蛋白质。记住“少量试、看反应”的原则:先少吃点,观察宝宝有没有哭闹、拉肚子,没问题再慢慢调整。
生冷食物:藏在“冰爽”里的肠胃风险
刺身、冰激凌这类寒凉食物,不仅可能让妈妈得急性肠胃炎,还会降低母乳里帮宝宝抗感染的嗜中性粒细胞浓度。《国际妇产科营养报告》2021年的数据显示,如果连续三天吃生冷食物,宝宝拉肚子的概率会高40%。想吃水果可以切好泡10分钟温水,酸奶选常温款,这样既能保留营养,又不会刺激肠胃。
刺激性饮品:咖啡、茶别让宝宝“熬夜”
宝宝体内的咖啡因代谢很慢,要96小时才能排完——妈妈下午三点喝的咖啡,可能让宝宝深夜还兴奋得睡不着。欧洲食品安全局2023年建议,哺乳期每天咖啡因别超过200mg(大概一杯美式咖啡的量)。想喝东西可以换成大麦茶或洛神花茶,补点镁还能帮着产奶,也不会让宝宝神经兴奋。
加餐要选“快、好、不胖”的
理想的夜间加餐要遵循“30分钟法则”:准备时间不超过30分钟,营养要够(营养密度≥30%),热量控制在200-300大卡。推荐这几样组合:
- 煮鸡蛋+全麦面包+猕猴桃:有胆碱、复合碳水和维生素C,刚好补妈妈和宝宝需要的;
- 无糖豆浆+蒸南瓜:有植物雌激素和β-胡萝卜素,搭配得很合适;
- 原味坚果+无糖酸奶:钙、镁和优质蛋白都齐了,营养全。
厨房要备“应急小帮手”
建议厨房常备这几样:姜片(对付突然胃寒)、山药(健脾帮消化)、红枣(补铁防贫血)、紫菜(快速补碘)。深夜饿了的时候,煮个山药红枣羹或者紫菜蛋花汤,温温的健脾,还不影响乳汁质量。
最后要提醒的是,2022年《中国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新增建议:如果连续3天奶少了,或者宝宝莫名哭闹,赶紧记饮食日记,找注册营养师问问。科学喂养不是要妈妈“忍着不吃”,而是会选。偶尔吃错也别慌,母乳能动态调节,加上妈妈心情好,才是对宝宝最好的营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