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发展是个慢慢攻破牙齿防线的过程,治疗得根据破坏程度“阶梯式”应对——现代牙科常用补牙、嵌体修复、根管治疗这三招,既能尽量保留牙齿本身的结构,又能彻底挡住龋病的进展。
浅龋防御战:补牙的精准修复
当龋坏还只在牙齿最外面的牙釉质,或者刚碰到里面一点的浅层牙本质时,补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医生会用高速钻头或者化学方法,把龋坏的部分彻底清干净,再用树脂或玻璃离子材料填上。树脂材料颜色和牙齿差不多,适合补前面的牙齿,美观;玻璃离子能慢慢释放氟,帮旁边的牙齿增强抗龋能力。不过补牙也有“底线”:如果龋洞深超过2毫米,或者洞的形状有凹陷(比如形成“倒凹”),补的材料容易掉,这时候就得升级用嵌体修复了。
中龋阻击战:嵌体的结构重建
如果龋坏到了牙齿咬东西的面或者相邻牙齿的接触面,而且比较深,嵌体修复能给牙齿更稳的支撑。治疗时要把龋洞做成“箱状”(像小箱子一样的形状),还要磨出一定角度的“固定位”,让修复体和牙齿严丝合缝。材料选择有讲究:后牙要咬东西,用金属嵌体结实;陶瓷嵌体又结实又好看,适合兼顾功能和美观的情况;复合树脂嵌体不用磨太多牙齿,更微创。嵌体的好处很实在:能精准恢复咬东西的功能,让相邻牙齿的接触面重新严密(防止食物嵌塞),还能有效预防再长新的龋坏。但如果龋病已经把牙神经搞坏了(比如出现不可逆的炎症),就得启动根管治疗了。
深龋歼灭战:根管治疗的终极方案
当龋坏导致牙神经发炎(牙髓炎)或者牙根尖周围组织发炎(根尖周炎)时,根管治疗是挽救牙齿的关键。治疗主要分三步:1. 显微根管预备:用手术显微镜精准找到牙齿里面的根管,把感染的牙神经和坏死组织彻底清理干净;2. 化学机械消毒:用次氯酸钠溶液冲洗,再加上超声震荡,把根管里的细菌杀得干干净净;3. 三维密闭充填:用加热的牙胶,垂直压进根管里,把整个根管系统封得严严实实,不让细菌再进去“捣乱”。做完根管治疗的牙齿得做个牙冠保护——因为没有牙神经提供营养,牙齿会变脆,普通补牙容易裂开。有研究显示,做了全冠修复的牙齿,5年还能保留的概率高达92%。
治疗决策的黄金法则
现代龋齿治疗遵循“阶梯式干预”的原则,核心就是“早发现、分阶段处理”:- 早期干预:如果发现牙齿有白垩色的斑点(像粉笔一样的白色斑块,是龋坏的早期信号),赶紧用再矿化治疗,让牙齿再变硬一点,把龋坏“扼杀在萌芽里”;- 结构修复:等形成明显的龋洞了,根据洞的深度、形状选补牙或嵌体——浅洞补一补就行,深洞或形状复杂的洞得用嵌体;- 牙髓保护:如果牙齿出现自发痛(没碰它自己痛)、冷热刺激特别敏感(比如喝冷水痛得厉害),说明牙神经可能“保不住”了,得赶紧做根管治疗。具体选什么方案,医生会结合临床检查和影像结果判断:比如用探针测洞的深度、用冷热刺激测试牙神经反应、敲敲牙齿有没有痛,还有用锥形束CT扫描,全面评估龋坏的范围和牙神经的状态。建议大家每6-12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把龋坏“早发现、早处理”。
要特别提醒的是,所有治疗都得找专业口腔医生做——规范的诊疗流程不仅能尽量保住自己的天然牙,还能避免因为治疗不当引发其他问题(比如继发龋、牙齿劈裂)。其实龋齿防治是“医患配合战”:医生帮你选对治疗方案,你得坚持定期查牙,还有好好刷牙、用牙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毕竟,预防龋坏的最好办法,是不让它有机会“攻破”牙齿的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