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烧持续超过两周还不好,而且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没效果,可能不是普通问题——这往往提示身体里有潜在的病理改变,得警惕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2022年《中华血液学杂志》的研究显示,这类长期发烧的病例里,约三分之一和血液肿瘤有关,其中白血病占比特别高。
白血病五大临床预警信号
白血病早期常连累多个系统,出现多种症状,要特别注意以下5个信号:
1. 淋巴结异常肿大
脖子、腋窝、大腿根这些浅表部位的淋巴结,没碰它也不疼,却越长越大,摸起来质感像鼻尖。要是纵隔、腹膜后这些深层淋巴结肿了,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胸闷、肚子胀。
2. 出血倾向异常
经常流鼻血、牙龈出血,而且不容易止住;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红点或者瘀斑。严重的话,连视网膜这些内脏器官都会受影响,比如看东西变模糊。
3. 进行性贫血
短短几周内脸色越来越苍白,还总觉得心慌、没力气。去医院查血常规,会发现血红蛋白(反映贫血的指标)一直在降,白细胞、血小板也跟着不正常。
4. 肝脾肿大
大概70%的患者会觉得肚子胀,医生体检时能摸到肿大的肝或脾,质感中等。一般来说,肿得越厉害,病情可能越严重。
5. 皮肤黏膜病变
皮肤上长红斑、结节之类的异常皮疹;口腔、鼻腔里的黏膜反复溃疡或者发红。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当成过敏,得留心区分。
诊断四步阶梯检查
如果怀疑是血液系统疾病,医生会按顺序做以下检查:
1. 血常规筛查
先查血常规,重点看白细胞是不是异常(要么特别高,要么特别低),还有血红蛋白、血小板是不是减少。如果外周血里的幼稚细胞(没成熟的白细胞)超过5%,得马上做进一步检查。
2. 骨髓细胞学检查
医生会从后腰的髂后上棘处穿刺取一点骨髓液,做形态学分析和免疫分型。现在穿刺技术改进了,还会打局部麻药,患者不会太疼。
3. 分子遗传学检测
对骨髓细胞做染色体和基因突变检测,如果查到费城染色体这类特异性标志,就能明确白血病的类型。
4. 影像学评估
用颈部超声、胸部CT看看淋巴结肿了多少,必要时做全身PET-CT,明确病变范围。
就医指导建议
如果有持续发烧,还伴随上面说的其他症状,建议这么做:
- 画个体温表,每天记下来最高体温和烧了多久;
- 注意症状是先出现什么,后来又变什么样;
- 别自己随便吃抗生素或退烧药;
- 第一次看病尽量选血液科,带上之前所有的检查结果;
- 可以提前问问医生骨髓穿刺是怎么做的,有个心理准备。
其实白血病没那么可怕,2023年国际血液病学会的数据显示,80%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40%的成人患者,经过规范治疗能长期存活。特别要注意的是,90%的患者在确诊前3周以上就有症状了——早发现那些预警信号,才能早治疗,提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