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恶心、腹泻这些症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坏肚子”的普通肠胃不适,但其实可能是急性肠胃炎的典型信号。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15%的人会遇到这种消化系统问题,背后藏着多重致病原因,得重视起来。
急性肠胃炎的三大致病原因
1. 吃了带病菌的食物
有研究发现,80%的急性肠胃炎是因为吃了被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像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这些“坏东西”,沾到食物上就会传播,有时候只要吃了0.1克被污染的食物就会中招。这些微生物会破坏肠道的保护屏障,让毒素进入血液,引发全身难受。
2. 饮食习惯伤了肠胃
吃太辣会伤胃黏膜的小血管,冰的东西会让肠胃抽筋,油腻食物会让消化变累。还有暴饮暴食,会让胃排空的时间变成原来的3倍,正好给病菌繁殖留了机会。
3. 有些药物会刺激肠道
比如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会削弱胃黏膜的保护能力;抗生素用多了,可能打乱肠道里的菌群平衡。因为药物引起的肠炎,大概占了10个病例里的1个,所以吃药一定要听医生的。
规范化家庭处理方案
急性期管理措施
- 补充液体:用口服补液盐,要“少量多次”喝,比如每10分钟喝50ml,别一下子喝太多,不然容易吐。
- 调整饮食:要一步步来,先不吃东西,再喝流质(比如米汤),然后半流质(比如粥),最后吃软的食物,让肠胃慢慢恢复。
- 注意姿势:吐的时候侧着躺,防止呛到;要改变姿势的话,先平躺,再屈膝坐起来,最后扶着东西站起来。
家庭可以备这些
-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里的病菌,最好在吃饭前吃。
- 益生菌:帮着调整肠道菌群,要和蒙脱石散隔开2小时吃。
- 测体温:一直盯着体温,如果超过38.5℃,得考虑退烧。
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就医
有以下表现时,别犹豫,立刻去医院:
- 每小时都要拉一次,连续6小时没停;
- 吐的东西有黄绿色(胆汁)或者带血;
- 捏皮肤起来,松开后超过2秒才弹回去;
- 昏昏沉沉,还一直肚子痛;
- 小宝宝哭没有眼泪,或者头顶的囟门陷下去了。
怎么预防急性肠胃炎
- 注意食物温度:做熟的食物中心温度要到70℃以上,冷藏的食物要放在4℃以下。
- 正确存食物:容易坏的食物,室温放别超过2小时;如果温度超过32℃,只能放1小时。
- 好好洗手:用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摸了生肉生鱼、碰了宠物之后,一定要洗。
特别提醒:肠胃炎好之后,建议做个肠道菌群检测,跟着专业指导调整饮食,把肠道里的菌群养回来。消化系统可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得用科学方法好好照顾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