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突起可能是增生,及时干预防恶化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13 11:04:36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03字
系统解析牙龈增生三大诱因及分级应对策略,涵盖日常护理规范与专业治疗路径,帮助建立科学口腔健康管理方案
牙龈增生牙菌斑生物膜牙周袋药物性增生系统性疾病牙周基础治疗牙龈切除术口腔卫生指数菌斑控制牙周维护治疗正畸患者护理牙槽骨吸收牙周探诊牙周炎进展牙周病预防
牙龈突起可能是增生,及时干预防恶化

在口腔检查中发现下颌后牙区牙龈有不痛的鼓包时,要警惕牙龈增生的可能。这种牙龈边缘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常见于牙周炎活跃期,表现为暗红或粉红色的软组织肿胀,表面可能呈分叶状或桑葚样,需要通过专业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为什么会得牙龈增生?

局部没清洁干净是主要原因

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堆积是牙龈增生的“导火索”——细菌群落和牙结石一起刺激牙龈,引发慢性炎症。后牙区因为位置靠后、牙缝窄,比前牙区更难清洁,食物残渣滞留率高出37%,所以更容易出现这种慢性刺激。

某些药物可能“诱发”

有些常用药会导致药源性牙龈增生,比如治疗高血压的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抗癫痫的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长期用这些药的人里,约15%-3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增生,大多在用药3-6个月后开始出现。

全身疾病也会影响

白血病患者中,约25%初诊时会有牙龈异常增生;糖尿病患者因为糖代谢不好,牙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牙龈增生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

怎么判断是不是牙龈增生?

看牙龈的“质感”和“范围”

健康牙龈表面有一层坚硬的角质层,摸起来韧;增生的牙龈则软、没有角质层,弹性增加。良性增生通常只局限在牙龈边缘1-3mm内,要是累及更深的牙周膜间隙,就得警惕恶性可能。

看“出血情况”

用改良牙龈指数(MGI)评估:正常牙龈被探针碰了不出血;炎症状态下会有点状出血;如果是恶性病变,可能自己就会流血。建议用标准探针做定量检查,结果更准确。

牙龈增生怎么治?

先做好日常护理

  1. 日常清洁:用改良Bass刷牙法(常用的正确刷牙方式)配合牙缝刷,每天刷牙总时间要够4分钟,重点刷后牙区。
  2. 辅助清洁:0.12%氯己定含漱液能减慢菌斑再生,但连续用别超过2周,避免副作用。
  3. 调整饮食:多吃带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咀嚼时能自然摩擦牙面,减少菌斑附着。

专业治疗分“步骤”来

根据增生的严重程度逐步处理:

  1. 基础治疗:先做洗牙(龈上洁治)加深层刮治(龈下刮治),把牙龈下的牙结石清干净,通常分2-4次完成,避免一次刺激太大。
  2. 调药或停药:如果是药物引起的,要找医生评估能不能换其他药——千万不能自己擅自停或换全身用药
  3. 手术治疗:如果增生的牙龈主要是纤维组织,可以做牙龈切除术;用激光辅助手术能减轻术后肿痛。
  4. 长期维护:治好后每3-6个月要复查一次牙周;戴牙套的人(正畸患者)要多1-2次/年的专项检查。

怎么预防复发?

  1. 盯着菌斑“藏”在哪:每周用菌斑显示剂(能把菌斑染成颜色)看看刷得干不干净,重点改善后牙区的清洁效果——要是后牙区还有染色,说明没刷到位。
  2. 选对牙刷:电动牙刷选震动频率30,000-40,000次/分钟的,比手动牙刷更能清干净后牙区。
  3. 戴牙套的人要更仔细:用正畸专用牙线和单束刷,每天清洁牙套托槽周围的时间不能少于5分钟,避免菌斑堆积。

什么时候得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 增生的范围超过单颗牙周围的2/3;
  • 牙龈自己疼,或者晚上疼得睡不着;
  • 拍片发现牙槽骨在快速吸收;
  • 本身有慢性病(比如糖尿病、白血病),突然出现牙龈增生。

牙龈增生是局部清洁不到位和全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管好它得“多管齐下”——日常认真刷牙、定期找医生复查、控制好慢性病。建议成年人每年做2次牙周健康检查,早发现牙龈的异常变化,早干预就能少遭罪。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