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还往背部放射,同时一直恶心呕吐,而且症状越来越重,就得警惕急性胰腺炎了。这种特殊的放射痛和胰腺的位置有关——胰腺长在肚子深处、第1-2腰椎前面,属于腹膜后器官,炎症渗出会刺激周围的腹腔神经丛,疼痛信号通过肋间神经传到胸背部,所以会出现像“束腰带”一样的特征性疼痛。
胰腺有两个重要功能——分泌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还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一旦发生急性炎症,胰管内压力升高,激活的胰蛋白酶会“消化”胰腺自身。这一病理过程会带来几个问题:一是炎性介质损伤胰腺实质;二是影响胃肠动力导致幽门痉挛;三是促进胆汁反流损伤胃黏膜;四是破坏肠道屏障引发菌群移位。所以病人会出现持续性恶心、吐胆汁的情况,而且呕吐后腹痛并不会缓解,这一点要和普通胃肠炎严格区分开。
研究显示,80%的急性胰腺炎病例和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酒精:喝酒会导致胰管痉挛、胰酶分泌紊乱,长期饮酒者的胰腺腺泡细胞对钙离子更敏感,容易触发胰酶原激活。 胆石症:直径小于5mm的胆总管结石移动时,可能暂时堵住胆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Vater壶腹),造成胆汁和胰液反流。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肝胆超声检查,早发现问题。
去急诊就诊时,医生会做三项核心评估来鉴别:
- 实验室检测:抽血查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如果活性超过正常上限3倍,就有诊断意义(注意发病24小时后数值可能下降);
- 影像学评估:增强CT能看到胰腺肿胀、周围脂肪间隙模糊,MRI可以观察胰管有没有扩张;
- 鉴别诊断:必须排除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肠系膜缺血这些危急病症。 还要提醒的是,急性期血糖异常波动可能说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是发展成重症的重要信号。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遵循分阶段管理原则: 急性期(0-72小时):要禁食禁水、插胃管减压,同时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镇痛需要医生专业评估; 恢复期(72小时-2周):调节肠道菌群预防感染,逐步添加营养支持; 康复期(2周后):针对病因治疗(比如胆囊结石引起的要切除胆囊),还要监测胰腺功能变化。 如果是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需要转入ICU监测血流动力学、进行器官支持治疗。
预防急性胰腺炎,要做好这几点:
- 控制饮酒:男性每天酒精摄入不超过25g(约350ml啤酒),女性不超过15g(约150ml葡萄酒);
- 管理胆囊疾病:发现胆结石要及时找医生评估手术指征,定期复查胆囊功能;
- 调整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少吃红肉和加工食品),脂肪提供的热量占每天总热量的30%以下,多吃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亚麻籽);
- 维持健康体重:BMI保持在18.5-24.9之间,男性腰围不超过90cm,女性不超过85cm。
急性胰腺炎的表现容易和普通胃肠病混淆,但如果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伴背部放射痛、呕吐且常规治疗无效时,一定要在72小时内完成影像学评估。早期诊断能显著降低重症转化的风险,延误治疗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关注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及时就医检查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