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很多人都有久坐办公、低头用电子设备的习惯,这些坏姿势会对腰椎间盘造成持续损伤。椎间盘就像腰椎之间的“减震垫”,长期姿势不对会让它的纤维环承受异常压力——研究发现,久坐时椎间盘的压力是站立时的3倍,会加速退变;而每天坐超过6小时的人,椎间盘退变的概率明显更高。
当腰出现持续钝痛、酸酸胀胀的感觉时,可能是腰椎上段(L1-L3节段)的椎间盘受压了——这种疼通常保持一个姿势久了会加重,躺平休息能缓解。如果疼顺着腿放射到小腿甚至脚,还伴随麻木、刺痛、腿没劲儿,那可能是坐骨神经被压迫了。要注意的是,有些早期患者会先出现脐周部位的疼,大概28%的病例曾被误诊成消化科疾病。
导致椎间盘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异常力学负荷,比如搬重物时姿势错了,腰椎可能承受超过200公斤的剪切力;二是核心稳定性差,日本学者研究发现,核心肌群耐力不到30秒的人,椎间盘突出的风险明显更高;三是局部血液循环不好,腰部受凉会让椎间盘的血流减少约40%,加速组织老化。
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可以用阶梯式方法治疗:
急性期管理(0-72小时)
刚发作的前3天,建议用麦肯基疗法的姿势休息——膝下垫个枕头,让髋和膝盖稍微弯着;一开始可以间歇性冷敷,每次15分钟,每隔2小时敷一次;还能配合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缓解肌肉发紧,但具体得听医生指导。
亚急性期干预
过了急性期,康复医生评估后可以做牵引治疗,一般6周下来大部分人症状会好转;也能试试悬吊减重训练,用反重力设备做低负荷的康复运动;如果戴定制腰托,要注意支撑点得放在腰椎中段(L4-L5节段)。
精准医疗手段
如果症状重,能选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精准缓解疼痛;选择性神经根造影术能帮着明确病变的椎间孔位置;微创椎间孔镜技术可以去掉突出的髓核,比传统手术恢复快很多。
要预防复发,得注意这几点:一是优化工作环境,电脑屏幕调得和视线平齐,打字时肘关节弯成90度;二是保持动态坐姿,每小时做5组“猫牛式”脊柱伸展;三是强化核心功能,每天做死虫式、侧平板支撑这些抗旋转训练;四是调整睡眠姿势,侧躺时膝盖中间夹个枕头,仰卧时膝下垫软枕,维持腰椎自然曲度;五是注意腰部保暖,空调房里用护腰捂暖,温度保持在32-34℃之间。
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出现突然大小便控制不住、屁股周围(鞍区)发麻、腿越来越没劲儿,得赶紧去医院——这可能是马尾神经综合征,得及时治。另外,如果晚上疼得睡不着,或者伴随发烧、体重突然变轻,也要赶紧查,排除其他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