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很多人都有持续疲劳、免疫力下降的亚健康问题,中医说的“气血”其实和现代医学讲的能量代谢系统关系挺密切。如果总觉得没劲儿、脸色苍白,或者心慌、气短,可能就得留意自己的气血状况,该调理调理了。
哪些人需要重点调理气血?
1. 总爱生病的人
平时特别容易感冒,抗病能力差,还总觉得手脚凉,猛地站起来会头晕。这类人免疫调节能力比正常人弱,气血一直在慢慢耗损。
2. 刚做完手术或慢性病在恢复的人
得了大病刚做完手术,或者慢性病在恢复的人,往往没胃口、睡不好,浑身没力气。这时候身体正在修复,得通过科学的调养把基础代谢拉回来。
3. 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的女性
经期女性每个月会生理性失血大概35毫升,产后女性还要经历内分泌系统的重新调整。经常会头晕、情绪不稳定,或者没力气,得搭配营养支持。
4. 老年人
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肠胃吸收不好,骨髓造血能力也下降了,还可能记性变差、肌肉变少,得通过综合调理来改善身体功能。
5. 长期压力大的上班族
长期高强度用脑的人,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心慌、耳鸣,自主神经调节能力比普通人弱。
传统饮品的成分功效
红枣桂圆茶里有环磷酸腺苷和可溶性糖,能促进红细胞生成,还能快速补充能量;当归黄芪汤里的当归多糖能调节免疫力,黄芪皂苷能让细胞里的线粒体更活跃(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阿胶蜂蜜水有多种氨基酸,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础原料。要注意的是,这些成分能被身体吸收多少,每个人不一样。
科学饮用的小技巧
先看自己的体质
阴虚体质的人(比如容易口干、手脚心发热)要避开温热的补品,可以搭配菊花、薄荷这类凉性的东西;第一次喝的人要慢慢来,先每周喝2-3次,看看身体有没有不舒服。还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点含铁的动物性食物(比如瘦肉、动物肝脏)和膳食纤维(比如蔬菜、水果)。
搭配生活方式才有效
建议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打太极,再睡够7小时高质量的觉。建立“营养支持+作息规律+运动激活”的三维调理模式,能明显让调理效果更好。
这些情况要注意
如果连续喝了2周以上,症状还没改善,建议去做个营养评估或者中医体质辨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别盲目跟着别人补。
调理气血得慢慢来,任何养生方案都得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做。可以定期查血常规、铁代谢这些指标,结合中医的辨证结果调整调理方案。只有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再配合系统的调养,才能真正改善气血,提高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