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不少准妈妈会同时遇到两个问题——糖代谢异常(比如妊娠期糖尿病)和血液系统异常(比如缺铁性贫血)。据临床数据,约15%的准妈妈会同时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这两种问题凑在一起,会增加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风险,需要从多个方面调整,帮身体维持稳定状态。
血糖管理:控量选对,分餐加运动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控量+选对类型”,每天吃的碳水要占总热量的35%-45%,优先选全谷物、杂豆类这些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有研究发现,把白米饭、白馒头这类精制碳水换成全谷物、杂豆等复合碳水,餐后血糖波动能减少约30%。可以试试“3顿正餐+2顿加餐”的分餐方式,两餐间隔别超过4小时,这样能让血糖更稳。
运动要“安全又有效”,每天做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研究发现,餐后做15分钟低冲击运动(比如水中漫步、跟着瑜伽球做简单动作),血糖下降的幅度能比不运动多28%。要注意别在高温环境下运动,也别做太剧烈的动作,运动前后最好测测血糖。
贫血纠正:补铁加维C,避开干扰项
补铁要“饮食+合理补充”一起做,每天要摄入30mg元素铁(如果是素食准妈妈,得加到54mg)。瘦牛肉、动物肝脏这些动物性食物里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能达到15%-35%,吃的时候搭配彩椒、橘子这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让铁吸收得更好。有临床研究发现,维生素C和铁一起补,能让植物性食物里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提高3倍。
还要注意有些营养素会“互相影响”,比如钙片和铁剂要间隔2小时以上吃。有研究说同时补400IU维生素D可能帮着提高铁的代谢效率,但一定要先问医生。每天吃的蛋白质要占总热量的15%-20%,尽量选鸡蛋、牛奶、瘦肉这类优质蛋白。
产检监测:盯紧三个指标,定期查宝宝
定期产检要重点盯着三个指标:一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反映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最好控制在6.0%以下;二是网织红细胞计数,能看出骨髓的造血反应,如果治疗有效,2周内这个数值会上升;三是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能评估胎盘给胎儿的供血情况,如果有异常,要找多学科医生一起商量。
产科医生一般建议每2周做一次无应激试验(NST),再结合数胎动、多普勒超声,看看宝宝在肚子里的情况。如果有头晕、心跳快等不舒服,要赶紧去急诊检查。
营养科推荐:这样吃更科学
营养科推荐的食谱例子:早餐可以吃燕麦牛奶粥(含铁1.8mg)、水煮蛋(含铁1.2mg)加猕猴桃片(含维生素C92mg);午餐吃糙米饭、彩椒牛肉丝(含铁3.5mg)和菠菜豆腐汤;加餐可以喝200ml橙汁加一片全麦面包。有研究说这种食谱能让铁的吸收率达到18%。要注意茶里的单宁酸会影响铁吸收,喝茶和吃补铁的饭要间隔4小时以上。有临床试验发现,“餐前30分钟补铁+餐后马上补维生素C”的方法,能更快提升血红蛋白水平。
孕期同时有这两个问题,得从多个方面一起管——选对食物、适量运动、定期检查,这样能有效降低妈妈和宝宝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最好建一个个人管理档案,在产科医生和营养科医生的一起指导下,顺利度过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