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清晨起床时会突然觉得天旋地转,这种短暂眩晕可能和血液系统的问题有关。有研究发现,一些经常眩晕的人,血液里的血红蛋白浓度会偏低。红细胞是身体里运输氧气的“小火车”,如果它的数量不够或者功能不好,大脑就会缺氧,一改变体位(比如起床)就容易晕。
红细胞异常为啥会导致眩晕?
造血“原料”不够或“工厂”罢工
骨髓是生产红细胞的“工厂”,需要铁、维生素B12、叶酸这些“原料”才能开工。如果平时吃得少、吸收差,导致原料不够,红细胞就造得少;要是得了某些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的“生产能力”被抑制,红细胞也会不够用。
红细胞提前“坏掉”了
有些免疫性疾病会“攻击”自己的红细胞,让它没到寿命就提前破裂;还有些遗传病会让红细胞膜变“脆弱”(比如地中海贫血),寿命变短。红细胞少了,运输氧气的能力自然就下降了。
长期偷偷失血
长期慢慢失血也会让红细胞变少,比如月经老淋漓不尽、每次量都很大,或者肠胃里有隐性出血(比如胃溃疡、痔疮偷偷出血)。时间长了,血红蛋白越来越低,身体组织(包括大脑)就会缺氧。
怎么判断是不是血液问题引起的眩晕?
要和以下几种常见问题区分开:
- 耳石症:一转头、翻身就晕,晕的时间很短(几秒到几十秒);
- 颈椎病:脖子转动或低头时才晕,还可能肩膀酸、手麻;
- 血压不稳:躺着和站起来的血压差很多(比如站起来后血压掉20/10mmHg以上),会眼前发黑、头晕;
- 血糖问题:饿的时候晕(低血糖),或者吃完东西没多久晕(高血糖),要查空腹和餐后血糖。
出现这种眩晕该怎么调理?
先把“造血原料”补够
- 补铁:多吃动物肝脏(比如猪肝、鸡肝)、红肉(猪肉、牛肉),这些食物里的“血红素铁”容易吸收;搭配维生素C(比如橙子、猕猴桃、鲜枣),能让铁的吸收效率翻倍。
- 补维生素B12:每天吃点鸡蛋、牛奶、酸奶,或者发酵食品(比如腐乳),这些食物里的维生素B12容易获取。
- 补叶酸:多吃深绿色蔬菜(菠菜、西兰花、芦笋),尽量快炒或凉拌,别煮太久——叶酸怕热,煮久了会流失。
生活里要注意这些细节
- 起床别“猛”:醒了先躺30秒,做几次深呼吸,再慢慢坐起来,等1分钟再下床,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发缺氧。
- 睡够觉:每天保持7-8小时规律睡眠,别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修复,加重缺氧问题。
- 适量动一动:每天做3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能促进血液循环,帮红细胞更好地运输氧气;但别过度运动,不然会消耗更多铁。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眩晕越来越频繁(比如每天都晕好几次)、晕的时候还心慌、喘不上气,或者出现指甲变脆变薄(像匙状甲)、舌头表面光滑发红(镜面舌),再或者自己调理了2-4周没好转,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医生会让做这些检查
-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看看红细胞、血红蛋白有没有减少,网织红细胞能反映骨髓造红细胞的“积极性”;
- 铁代谢检查:查血清铁、铁蛋白,看看是不是缺铁;
- 维生素B12+叶酸:直接测血液里的水平,判断是不是缺这些原料;
- 必要时查骨髓:如果前面的检查找不到原因,可能需要抽点骨髓看看造血功能有没有问题。
这些人要特别注意
- 孕妇:孕期对铁的需求是平时的2-3倍,容易缺铁性贫血,要多吃含铁食物,必要时按医生建议补充;
- 长期运动的人:跑步、健身等运动会增加铁的流失(比如出汗、肌肉分解),尤其是女性运动员,要定期查铁储备(铁蛋白);
- 素食者:植物里的铁(非血红素铁)吸收差,要多吃豆类、黑芝麻,同时搭配维生素C,避免缺铁。
其实,大部分因红细胞异常引起的晨起眩晕,只要及时补够原料、调整生活方式,症状都能慢慢缓解。但要记住:如果眩晕一直不好或者加重,一定要去医院查清楚原因——毕竟眩晕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早干预才能早解决问题。平时也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比如有没有乏力、脸色苍白、爬楼梯喘得厉害,这些都是红细胞不足的信号,早注意早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