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获得性脾疾患Other specified Acquired disorders of spleen 更新时间:2025-06-18 21:18:52 关键词 索引词 Acquired disorders of spleen、其他特指的获得性脾疾患、脾紫癜病、脾脏充血、脾充血、脾淋巴增生、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脾钙化、脾脱垂、脾下垂、脾脏炎症、脾炎NOS、脾被膜炎、脾疝、脾结肠瘘、获得性脾畸形,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获得性脾畸形NOS、脾病变,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脾脏感染后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脾硬化、脾糜烂
展开 别名 其他特定获得性脾脏疾患、特定获得性脾疾患-其他、其他特定的后天脾疾、其他特定获得性脾病、其他明确的获得性脾脏疾病、获得性脾疾患-其他特指
展开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脾疾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脾脏活检或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明确显示以下至少一项特征:
脾窦充血扩张伴红细胞淤滞(脾充血)
淋巴滤泡异常增生(脾淋巴增生)
胶原纤维沉积>30%脾实质(脾纤维化)
钙盐沉积灶(脾钙化)
影像学联合实验室证据 :
CT/MRI显示脾脏结构异常(如钙化灶、脾疝、脾下垂)
同时满足血常规异常(如血小板>450×10⁹/L提示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影像学证实脾脏异常 :超声/CT/MRI显示至少一项:
脾肿大(长径>12cm)
局灶性病变(钙化、梗死、占位)
解剖位置异常(脾下垂/脾疝)
排除其他特定脾疾患 :不符合ICD-11中3B81类目下其他疾病标准(如脾囊肿、脾梗死、脾感染等)
获得性病因证据 :明确后天性诱因(如感染史、手术史、门脉高压等)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左上腹痛(VAS评分≥4分)
脾区压痛(体检阳性)
皮肤瘀点/紫癜(血小板<100×10⁹/L时)
实验室阈值 :
全血细胞减少(Hb<100g/L,PLT<100×10⁹/L,WBC<3.5×10⁹/L)
CRP>20 mg/L或ESR>40 mm/h
门脉高压相关指标异常(如血小板/脾长径比值<909)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实验室筛查]
A --> C[影像学检查]
B --> B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B --> B2[肝功能+凝血功能]
B --> B3[炎症标志物 CRP/ESR]
C --> C1[腹部超声]
C1 -->|异常| C2[增强CT/MRI]
C2 -->|结构性病变| D[病因鉴别]
D --> D1[血管造影:脾静脉血栓]
D --> D2[核素扫描:脾功能评估]
D --> D3[活检:病理确诊]
判断逻辑 :
腹部超声 :
脾肿大 (长径>12cm):提示充血/增生性疾病
低回声区 :梗死或脓肿(需排除感染)
强回声伴声影 :钙化灶(结合结核/创伤史)
增强CT/MRI :
楔形无强化区 →脾梗死
脾门移位+脾蒂扭转 →脾扭转
脾结肠间瘘管 →脾结肠瘘
血管造影 :
脾静脉血流中断→门脉高压性充血
脾动脉分支狭窄→区域性梗死
活检病理 :
红髓巨噬细胞增生→脾功能亢进
胶原纤维沉积→脾纤维化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小板计数
150-400×10⁹/L
↑>450×10⁹/L: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血栓风险) ↓<100×10⁹/L:脾功能亢进/紫癜
中性粒细胞比例
40%-75%
↑>80%:细菌性脾炎 ↓<40%: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病
CRP
<5 mg/L
↑>20 mg/L:活动性炎症(脾脓肿/脾周围炎)
LDH
120-250 U/L
↑>500 U/L:脾梗死/淋巴增殖性疾病
网织红细胞
0.5%-2.5%
↑>3%:溶血性贫血(脾充血) ↓<0.5%:骨髓抑制
脾脏弹性成像
<2.5 m/s
↑>3.5 m/s:脾纤维化(需活检确认)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全血细胞减少+脾肿大 :行脾功能亢进评估(⁹⁹ᵐTc扫描)
CRP/LDH同步升高 :紧急排查脾梗死/脓肿(增强CT)
血小板>600×10⁹/L :抗凝治疗预防血栓(目标值<450×10⁹/L)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核心路径 :影像学证实脾结构异常 + 排除其他特定脾病 + 获得性病因证据
鉴别重点 :
脾肿大伴紫癜 vs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脾钙化 vs 脾结核/真菌感染
脾下垂 vs 游走脾(先天性)
实验室预警 :血小板>450×10⁹/L或CRP>20 mg/L需紧急评估
参考文献 :
WHO ICD-11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脾脏疾病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AJR Am J Roentgenol. 2024;222(1):W1-W15(脾影像学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