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素Dianthon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一、药物基本属性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蒽醌类衍生物)
来源与性状
茜素(Alizarin)化学名1,2-二羟基蒽醌,分子式C₁₄H₈O₄,分子量240.21。天然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的干燥根及根茎,呈桔红色晶体或赭黄色粉末,熔点289.5°C,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苯),微溶于水。人工合成主要通过蒽醌-β-磺酸与强氧化剂共熔制备。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
原因:作为蒽醌类泻药,其刺激性作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结肠功能损伤,需医师指导使用,但未列入麻醉、精神或毒性药品管制范畴。
临床价值
分类:历史药物(H2,自然淘汰药)。
原因:现代临床更倾向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因长期使用茜素可能引发结肠黑变病、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逐渐被替代。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泻下作用
通过刺激肠黏膜神经丛增强肠蠕动,用于短期缓解便秘。
- 抗菌与抗炎
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皮肤结缔组织通透性,类似芦丁的抗炎机制。
- 药理研究应用
- 作为酸碱指示剂(pH变色范围4.6-6.0);
- 电化学分析中用于检测Cr(Ⅵ)离子和硫化物;
- 生物染色及免疫学研究的吸附剂。
- 传统用途
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中医治疗血热出血、跌打损伤及妇科闭经。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
- 胃肠道:腹痛、腹泻;
- 长期使用:结肠黑变病、电解质失衡(低钾血症);
- 尿液/乳汁染色(橘红色)。
禁忌与风险
- 禁忌:孕妇(可能兴奋子宫平滑肌)、肠梗阻患者、炎症性肠病;
- 风险提示:连续使用超过1周需监测电解质,避免诱发心律失常;
- 药物相互作用:与强心苷类合用可能增加心脏毒性。
参考文献
- 茜草根的药理研究表明其蒽醌成分具有泻下和抗菌活性(《中药材大全》);
- 茜素在电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机制(《Alizarin波谱学性质研究》);
- 临床报道显示茜草炭可治疗慢性泄泻(《茜草》文献);
- 茜素的化学合成及毒性评估(《1,2-二羟基蒽醌科研概述》)。
重要声明:具体用药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