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视力损害Unspecified Vision impairment 更新时间:2025-06-19 01:55:01 关键词 索引词 Vision impairment、未特指的视力损害、视力受损、盲与低视力
展开 别名 视力不好、看不清、眼睛模糊、视物困难、视力障碍、不明视力损失、非特异性视力损害、Unspecified-visual-impairment
展开 未特指的视力损害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综合视觉功能评估 :通过标准化视力表(如Snellen图表)测得最佳矫正视力持续低于0.5(较好眼),且无法归因于已知特定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
视野定量检测 :自动静态视野计(如Humphrey)显示中心视野半径<10°或平均偏差(MD)<-6 dB。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视力损害客观证据 :
最佳矫正视力≤0.3(WHO中度及以上损害标准)。
排除屈光不正、角膜病变等可逆性因素后的持续性视力下降。
病因未明性 :经基础眼科检查(裂隙灯、眼底镜)未发现特异性病因(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功能性视觉障碍 :
对比敏感度测试≤1.5 log单位(Pelli-Robson图表)。
色觉异常(Farnsworth-Munsell 100色觉测试错误评分>100)。
影像学支持 :
OCT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80 μm 或黄斑中心凹厚度<250 μm。
FFA显示非特异性渗漏(排除新生血管性疾病)。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视力功能评估]
A --> C[眼部结构检查]
B --> D[最佳矫正视力测试]
B --> E[视野检查]
B --> F[对比敏感度测试]
B --> G[色觉评估]
C --> H[裂隙灯检查]
C --> I[眼底镜检查]
C --> J[眼压测量]
A --> K[病因排除检查]
K --> L[OCT成像]
K --> M[FFA造影]
K --> N[全身性疾病筛查]
N --> O[血糖/HbA1c]
N --> P[炎症标志物 CRP/ESR]
判断逻辑 :
视力功能评估 :
视力表结果<0.5 → 需结合视野和对比敏感度判断损害程度。
视野缺损+色觉异常 → 提示视神经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结构检查 :
裂隙灯/眼底镜无异常 → 支持"未特指"分类。
眼压>21 mmHg → 需排除青光眼。
高级影像学 :
OCT显示神经纤维层变薄 → 提示轴索损伤,但无特异性病灶。
FFA弥漫性渗漏无新生血管 → 排除血管性疾病。
全身筛查 :
HbA1c>6.5% → 需排除糖尿病性损害。
CRP>10 mg/L → 提示炎症反应,需排查葡萄膜炎等。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代谢指标 :
空腹血糖≥7.0 mmol/L :提示糖尿病风险,需排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HbA1c≥6.5% :表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加速微血管损伤。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 :提示全身性或眼部炎症,需结合裂隙灯检查房水闪辉。
ESR>20 mm/h :非特异性炎症指标,需排查自身免疫性眼病。
血清学检查 :
抗核抗体(ANA)阳性 :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进一步排查葡萄膜炎。
维生素A<0.7 μmol/L :缺乏可导致夜盲症,需补充治疗并复查。
病原学检测 :
病毒PCR阳性 :若伴急性视力下降,提示病毒感染性视神经炎。
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 :需排除神经梅毒导致的视力损害。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核心确诊 :基于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矫正视力≤0.3)且病因未明。
检查优先级 :
首选视力+视野定量检测 → 确立损害程度。
次选OCT+FFA → 排除特异性眼底病变。
最后全身筛查 → 识别潜在系统性病因。
关键排除 :必须通过结构化检查排除WHO定义的6大主要致盲眼病(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眼病等)。
参考文献 :
WHO《视力损害和盲症的事实》(2021)
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
《眼科全书》(第5版)视网膜疾病章节
欧洲眼科协会《未分类视力损害诊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