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带绦虫病Taeniasis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1F76
子码范围1F76.0 - 1F76.Z

关键词

索引词Taeniasis
缩写DTB
别名肠绦虫病、肠道绦虫病

带绦虫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粪便中发现虫卵或节片: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样本,发现带绦虫虫卵或节片。
      • 成虫头节排出:在患者粪便或肛门周围发现完整的成虫头节。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间歇性隐痛。
      • 消化系统不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 体重下降:由于绦虫吸收了患者的营养,导致体重减轻。
      • 肛门瘙痒:虫体节片通过肛门排出时,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皮肤瘙痒。
    • 流行病学史
      • 摄入未经充分烹饪的牛肉或猪肉的历史。
      • 生活在或到过带绦虫病流行的地区。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的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腹痛+消化系统不适+体重下降)。
      • 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特异性抗体滴度升高)。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或MRI
      • 异常意义:对于检测颅内或椎管内病变位置及其程度尤为关键。例如,脑囊虫病引起的脑炎或脊髓炎。
    • X线检查
      • 异常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如肠梗阻,X线检查可能显示肠腔扩张和气液平面。
  2. 临床鉴别检查

    • 肛门拭子检查
      • 判断逻辑:采集肛门周围的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查,以发现虫卵或节片。
    • 肠镜检查
      • 异常意义:直接观察肠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成虫头节的附着情况。
  3.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可疑食物摄入史,增强诊断指向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粪便虫卵检测
      • 异常意义:发现带绦虫虫卵或节片,直接确诊。
    • 成虫头节检查
      • 异常意义:发现完整的成虫头节,支持诊断。
  2. 血清学检查

    • 特异性抗体测定
      • 异常意义:检测特异性抗体(如抗Taenia solium或Taenia saginata抗体),有助于诊断。阳性率约为50%-70%。
  3. 血液检查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贫血,特别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维生素B12水平
      • 异常意义:长期感染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进而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粪便常规

    • 虫卵或节片
      • 异常意义:发现带绦虫虫卵或节片,支持诊断。

四、总结


权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寄生虫病诊断指南》、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南。

条目猪带绦虫病1F76.0
条目牛带绦虫病1F76.1
条目其他特指的带绦虫病1F76.Y
条目带绦虫病,未特指的1F76.Z
条目猪囊尾蚴病1F70
条目裂头绦虫病1F71
条目复孔绦虫病1F72
条目棘球蚴病1F73
条目膜壳绦虫病1F74
条目裂头蚴病1F75
条目带绦虫病1F76
条目其他特指的绦虫病1F7Y
条目未特指的绦虫病1F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