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7F73神经内分泌癌,中分化XH0NL5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XH9SY0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XH8E54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XH55D7神经内分泌癌,高分化XH9LV8神经内分泌瘤,G1XH5QW8神经内分泌瘤,G3XH0U20神经内分泌癌,NOSXH8LX8神经内分泌癌,低级别XH51K1神经内分泌瘤,G2MG30.10慢性癌痛XS6HIII期XS1GI期XS9RIV期XS4PII期XS9SC 区域性疾病XS0JA 缓解/病愈XS4ZD 远处疾病XS0E局部局限期XS67局部晚期肝门部胆管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 of perihilar bile du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肝门部胆管或其周围组织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的潜能,因此此类肿瘤可分为无功能性(无激素相关症状)或功能性(伴随激素分泌综合征)。在ICD-11分类中,其编码为2C18.2,归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该肿瘤好发于肝门区域(即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肝总管近端)。根据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神经内分泌瘤(NET,G1-G2级,高至中分化)和神经内分泌癌(NEC,G3级,低分化或未分化)。其中NEC侵袭性强、预后不良。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细胞起源:起源于胆管黏膜或壁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激素分泌潜能。
激素分泌:功能性肿瘤可分泌5-羟色胺、胃泌素等物质,但肝门部胆管来源者罕见表观激素综合征。
症状特征:早期多隐匿,进展期以梗阻性黄疸(占70%以上)、上腹痛、体重下降为主;功能性肿瘤偶见腹泻、潮红等类癌综合征表现。
体征:黄疸、肝肿大常见;晚期可触及腹部包块或出现转移灶相关体征(如淋巴结肿大、腹水)。
参考文献:
(注:具体诊疗需结合个体化评估,本文内容不作为临床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