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词Disorders of the hair follicle、其他特指的累及毛囊的疾病、累及毛囊的其他疾病、其他毛囊疾患、小棘毛壅病、毳毛黑头粉刺、假性毛囊炎、向内生长毛发、内嵌毛发、须部假性毛囊炎、向内生长的毛发、剃须疙瘩、经典型成人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Ofuji病、免疫抑制相关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HIV相关嗜酸细胞性脓疱性毛囊炎、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播散性或复发性漏斗部毛囊炎、DRIF [播散性或复发性漏斗部毛囊炎]
别名指定性毛囊病、特殊毛囊病、其他明确的毛囊问题
(ED9Y)其他特指的累及毛囊的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组织病理学确认:
皮肤活检显示特征性毛囊结构破坏(毛囊壁增厚/角化过度/纤维化)
毛囊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
亚型特异性表现: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毛囊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20%
假性毛囊炎:组织学证实毛发向内生长伴肉芽肿反应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典型皮损三联征:
持续性毛囊性丘疹(≥ 3个月)
脓疱形成(直径 2-5mm)
伴瘙痒/疼痛(VAS评分 ≥ 4分)
特殊分布特征:
面部/头皮/颈部优先累及(播散型需 ≥ 2个解剖区域)
诱发因素证据:
剃须史(假性毛囊炎)或免疫抑制状态(HIV/CD4⁺<200)
阈值标准:
确诊需同时满足:
组织病理学必须条件
≥ 2项典型皮损表现
疑似诊断(无活检时):
典型三联征 + 特殊分布 + 诱发因素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炎症评估]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细菌培养)
B --> B2(真菌KOH镜检)
C --> C1(皮肤活检)
C --> C2(血常规+CRP)
D --> D1(皮肤镜)
D --> D2(高频超声)
判断逻辑:
病原学检查:
培养阳性:需排除继发感染(如金葡菌),阴性支持非感染性病因
真菌镜检阴性:排除皮肤癣菌性毛囊炎
皮肤活检:
关键指标: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10/HPF → 支持嗜酸性毛囊炎
肉芽肿形成 + 毛发碎片 → 确诊假性毛囊炎
皮肤镜检查:
毛囊口"火山口样"扩张 + 黄白色角栓 → 毛囊角栓病
毛发卷曲嵌顿 + 周围红斑 → 剃须相关假性毛囊炎
高频超声(20MHz):
毛囊周围低回声晕 > 0.3mm → 活动性炎症
真皮层纤维化 → 慢性化标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组织病理学
无炎症浸润
嗜酸细胞>20%:确诊嗜酸性毛囊炎;肉芽肿反应:假性毛囊炎
血常规
EOS < 0.5×10⁹/L
EOS↑>1.0×10⁹/L:提示嗜酸细胞性亚型,需排查寄生虫/HIV
CRP
< 5 mg/L
> 20 mg/L:提示系统性炎症,见于播散型或免疫抑制相关毛囊炎
细菌培养
阴性
阳性:需鉴别是否继发感染(尤其金葡菌),改变抗生素策略
HIV抗体
阴性
阳性:需紧急评估CD4⁺计数,HIV相关嗜酸细胞性毛囊炎需抗病毒+局部激素
血糖/HbA1c
HbA1c < 5.7%
HbA1c > 6.5%:糖尿病相关毛囊循环障碍,需控糖+改善微循环治疗
四、总结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学(金标准),重点关注毛囊破坏模式及优势炎症细胞类型
辅助检查分层:皮肤镜用于初筛,超声评估深度炎症,活检最终确诊
实验室预警:
EOS↑+CRP↑ → 提示嗜酸细胞亚型
细菌培养阳性 → 警惕混合感染
HIV阳性 → 需系统免疫重建
参考文献: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9th ed., 2016)
ICD-11 Foundation 2023 Release
J Am Acad Dermatol. 2021;84(1):e61-e63 (嗜酸细胞性毛囊炎诊断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