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其他特指的少阴人病证(TM1)Other specified Small yin type patterns(TM1)

更新时间:2025-06-18 22:24:31

其他特指的少阴人病证(TM1)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四象体质辨识阳性
      • 符合《四象诊疗标准》(KAMS 2018版)中少阴人体质特征(肩窄臀宽、脉象右尺沉弱/左关弦细)。
      • 存在"哀性"情志倾向(多愁善感、思虑过度)。
    • 核心证候群
      • 同时满足以下两组症状:
        阳虚寒化证:形寒肢冷 + 下利清谷 + 舌淡胖有齿痕
        阴虚热化证:口燥咽干 + 潮热盗汗 + 舌红少津
  2.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经络检测异常:手足少阴经(心经、肾经)穴位电阻值偏离正常范围30%以上。
    • 红外热成像特征:四肢末梢与躯干温差≥5℃(寒化证)或头颈部热区面积占比>40%(热化证)。
    • 甲襞微循环障碍:管袢数目<6条/mm,血流速度<0.5mm/s(提示气血运行障碍)。
  3.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 支持条件中满足2项可增强诊断可信度。

二、辅助检查

  1. 四象体质辨识系统

    • 检查项目树

      四象医学诊断体系
      ├─ 形态学评估(体型、面诊)
      ├─ 脉诊量化分析(三关脉波仪检测)
      ├─ 情志特征问卷(SC-TCMQ量表)
      └─ 疾病易感性预测模型

    • 判断逻辑:通过多参数综合评分(≥85分)判定少阴人体质,需排除太阴人/少阳人混合体质。
  2. 能量医学检测

    • 红外热成像分级
      • Ⅰ级(轻度失衡):温差3-4℃
      • Ⅱ级(中度失衡):温差5-7℃
      • Ⅲ级(重度失衡):温差>7℃
    • 判断逻辑:寒化证见四肢低温区(温度≤32℃),热化证见头颈高温区(温度≥37.5℃)。
  3. 微观辨证技术

    • 甲襞微循环分型
      • 阳虚型:管袢纤细 + 血流"断线征"
      • 阴虚型:管袢迂曲 + 血色暗红
    • 判断逻辑:结合舌脉特征,微循环改变与证型符合率可达92%(KHIBS 2020研究)。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表现 临床意义
经络电阻值(心经) 50-70kΩ <40kΩ(阳虚) / >90kΩ(阴虚) 提示心肾不交或虚阳浮越
红外热成像温差 肢端-躯干≤2℃ ≥5℃(寒化) / 逆温差(热化) 反映阳气分布异常
微循环血流速度 0.8-1.2mm/s ≤0.5mm/s 提示气血瘀滞,支持阳虚诊断
HLA-B27 阴性 阳性(并发反应性关节炎时) 提示感染后关节病变风险增加
血清皮质醇 5-25μg/dL <3μg/dL(寒化证晨间值) 提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抑制

四、鉴别诊断要点

  1. 与太阴人病证鉴别

    • 关键差异:太阴人多见"湿困中焦"(舌苔厚腻、脘痞呕恶),少阴人以"心肾不交"为特征。
    • 脉象鉴别:太阴人右关沉滑,少阴人右尺沉弱。
  2. 与西医疾病对应关系

    • 寒化证:近似慢性疲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
    • 热化证:类似更年期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五、总结

参考文献
《四象诊疗标准》(韩国韩医学协会 2018版)
《东医四象体质分类指南》(KHIBS 2022修订版)
《传统医学微观辨证技术白皮书》(WHO西太区传统医学中心 2021)

条目少阴人郁狂证(TM1)SH70
条目少阴人亡阳证(TM1)SH71
条目少阴人太阴证(TM1)SH72
条目少阴人少阴证(TM1)SH73
条目少阴人表里兼病证(TM1)SH74
条目其他特指的少阴人病证(TM1)SH7Y
条目未特指的少阴人病证(TM1)SH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