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脾系证类(TM1)Unspecified Spleen system patterns (TM1) 更新时间:2025-06-18 21:07:54 关键词 索引词 Spleen system patterns (TM1)、未特指的脾系证类(TM1)
展开 别名 不明原因脾系病、脾系未特指病症、脾系功能紊乱-未特指
展开 未特指的脾系证类(TM1)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核心症状组合 :
乏力(持续≥2周)伴食欲减退或腹胀
大便溏薄或排便不规律(≥3次/周)
客观体征组合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伴随症状 :
面色萎黄(面部皮肤黄白无华)
四肢倦怠(活动后加重)
实验室证据 :
D-木糖吸收率≤25%(提示吸收功能障碍)
血红蛋白<110 g/L(女性)/120 g/L(男性)
阈值标准 :
必须满足所有"必须条件"(症状+体征组合)
需同时具备至少2项"支持条件"(症状或实验室指标)
二、辅助检查
中医四诊评估体系 :
mermaid
graph TD
A[中医四诊] --> B[望诊]
A --> C[闻诊]
A --> D[问诊]
A --> E[切诊]
B --> B1(舌象评估)
B --> B2(面色评估)
D --> D1(乏力程度)
D --> D2(食欲评分)
E --> E1(脉象特征)
E --> E2(脘腹触诊)
现代医学检查树 :
mermaid
graph TD
F[实验室检查] --> F1(血常规)
F --> F2(血清总蛋白)
F --> F3(D-木糖试验)
G[影像学检查] --> G1(腹部超声)
G --> G2(胃肠造影)
H[功能评估] --> H1(胃肠动力检测)
判断逻辑 :
舌象评估 :
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脾虚湿困(特异性85%)
舌红少苔:需排除阴虚证候(特异性92%)
D-木糖试验 :
吸收率≤25%提示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灵敏度78%)
需排除胰腺疾病后更有诊断价值
胃肠造影 :
蠕动波频率<3次/分钟提示胃肠动力不足
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阳性预测值68%)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血常规异常 :
血红蛋白降低 :
<110 g/L(女)/120 g/L(男):提示脾不统血或营养不良
需排除缺铁性贫血(建议查铁代谢指标)
血小板计数降低 :
<100×10^9/L:提示脾失统摄(特异性75%)
生化指标 :
血清总蛋白<60 g/L :
提示蛋白质吸收不良(灵敏度82%)
需与肝病性低蛋白血症鉴别
白蛋白<35 g/L :
D-木糖吸收试验 :
25%-30% :轻度吸收障碍(建议重复检测)
<25% :明确吸收功能障碍(特异性89%)
胃肠动力检测 :
胃排空时间>4小时 :提示胃动力不足(与腹胀相关度0.72)
小肠传输时间>5小时 :提示传输功能障碍(与便溏相关度0.68)
四、总结
诊断核心 需紧扣"脾失健运"基本病机,结合主症与舌脉特征
实验室检查 应重点评估营养吸收功能(D-木糖试验、蛋白水平)
鉴别诊断 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肠道肿瘤)
动态观察 :建议每3个月复查血红蛋白和D-木糖吸收率评估疗效
参考文献 :
《中医诊断学》第10版
ICD-11传统医学病证模块技术规范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脾系证候诊断标准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