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喝纯净水导致骨质疏松?是谣言还是另有原因

作者:王雅慧
2024-10-23 11:42:27阅读时长4分钟1678字
喝纯净水导致骨质疏松?是谣言还是另有原因
内分泌科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雌激素破骨细胞钙流失维生素D

内容摘要

喝纯净水不会导致骨质疏松,该病主要与年龄、雌激素水平、遗传及某些恶性肿瘤相关。日常饮水选择不影响骨质健康。

近年来,关于喝纯净水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说法在人群中流传,这让很多人在选择饮用水时产生了困惑和担忧。事实上,这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纯净水与骨质疏松没有关联

人体的骨质健康受多种因素调节,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日常饮水主要是补充水分,维持正常代谢功能。无论是纯净水、矿泉水还是白开水,进入人体后主要参与新陈代谢中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过程,而非直接干预骨质的形成或破坏。 我们每天从食物和其他饮品中摄取各种矿物质,包括钙,这些才是影响骨质健康的关键因素。即使饮用纯净水,人体也不会因为缺少水中那微量的矿物质就患骨质疏松。例如,很多地区的人们长期饮用纯净水,但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升高。 所以,不要轻信喝纯净水会导致骨质疏松这种谣言,日常饮水的选择不会直接影响骨质健康。

骨质疏松的病因主要与年龄、雌激素水平、遗传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相关

(一)年龄因素

年龄是影响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量不断增加。但到中年以后,尤其是老年阶段,骨量开始逐渐流失。 随着年龄增加,成骨细胞活性逐渐降低,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骨质吸收大于生成,从而引发骨质疏松。比如老年人易患老年性骨质疏松,这是年龄相关的正常生理退变结果。

(二)雌激素水平因素

雌激素水平对骨质健康有关键影响,在女性中尤其明显。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 雌激素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吸收。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质吸收加快,就容易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三)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家族成员患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会增加。 这种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可能是基因缺陷影响了骨骼的正常发育和代谢过程。

(四)恶性肿瘤因素

某些恶性肿瘤也会引发骨质疏松。例如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大量繁殖,分泌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大量破坏,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了解这些病因,我们就可以对骨质疏松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比如老年人可通过适当锻炼和补充钙剂来延缓骨质疏松;女性在绝经前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可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年龄、激素水平和膳食摄入是导致钙流失的主要因素

(一)年龄因素

年龄增长会带来钙流失。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钙的排泄却有所增加。 这是因为肠道对钙的吸收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肾脏对钙的重吸收能力也降低,同时骨骼中的钙不断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正常水平,最终导致钙流失。

(二)激素水平因素

激素水平变化对钙流失影响很大。除了前面提到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女性绝经后钙流失增加外,甲状旁腺激素在钙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血钙水平降低时,甲状旁腺会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这种激素可促进破骨细胞活性,使骨质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导致钙流失。

(三)膳食摄入因素

膳食摄入对钙流失的影响不容小觑。如果膳食中钙摄入不足,身体就会从骨骼中摄取钙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像有些人长期挑食、偏食,很少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就容易导致钙缺乏,进而引发钙流失。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加钙的摄入,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和蔬菜。同时,为了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我们可以摄入维生素D,比如多晒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正常的饮水量对体内钙离子浓度没有影响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对于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体液重量为36 - 42公斤。 人体的肾脏等器官会对水分和各种离子进行调节。正常的饮水量,比如一天不超过2升的饮水量,不会影响体内钙离子浓度。 这是因为肾脏具有强大的调节功能,当饮水量增加时,肾脏会相应增加尿液的排泄,同时保持体内各种离子浓度相对稳定;当饮水量减少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和离子平衡。 所以,我们不要过度担忧正常饮水对健康的影响,只要按照正常的饮水需求补充水分即可,不必因为担心影响钙离子浓度而刻意限制或增加饮水量。

 总体上来看,喝纯净水会导致骨质疏松是一个谣言。骨质疏松的病因主要与年龄、雌激素水平、遗传和某些恶性肿瘤有关,钙流失主要受年龄、激素水平和膳食摄入影响,正常饮水量对体内钙离子浓度无影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健康知识,不要被没有根据的谣言误导,维护骨质健康是需要有正确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掌握正确刷牙方法,让你的牙齿健康延续十年!
建议家长这样安排孩子睡眠,为健康成长打基础!
孕妇感冒别发愁,科学吃瘦肉助你快速恢复!
建议!婴幼儿后脑勺摔落这样处理和预防!
别等了!快按这方法打造全天候护心屏障!
宝宝辅食期干硬便便咋搞定?这些方法快收好!
63%办公室人群有夜间清洁盲区,你掌握清洁密码了吗?
开灯睡觉“伤害”血糖血管心脏
建议!宝宝6个月后吃西瓜,每次别超50g!
药膳月饼是‘养生神器’还是概念炒作?真相来了!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