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一部分,可牙齿松动的问题却困扰着不少人。前段时间,长沙晚报报道了这样的情况:在长沙市口腔医院,常有患者咨询牙齿松动是否要拔除。该院专家雷荣昌提出“五类需拔除的牙齿”分类标准。其实呀,很多人存在牙齿松动就得拔的误区。有数据显示,约30%的牙齿松动患者因错误判断,要么拔了不该拔的牙,要么延误了治疗。所以,咱们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牙齿松动的相关知识。
牙齿松动,到底该不该拔?病因与标准大揭秘
牙齿松动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原因导致的松动,牙齿保留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常见的病因有牙周炎、外伤、龋齿等。就拿牙周炎来说,如果是早期牙周炎,通过专业的牙周治疗,牙齿的稳固性是可以恢复的。有研究指出,及时治疗能让60%的轻度松动牙齿免于拔除。但要是牙槽骨吸收超过2/3的晚期牙周病,牙齿保留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雷荣昌主任提到的五类需拔除的牙齿,具体如下:
- 阻生智齿:阻生智齿部分萌出或完全埋伏时,容易引发冠周炎。因为智齿萌出空间不足,周围的牙龈就容易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堆积在里面,细菌滋生,就会导致炎症。而且,它还可能损伤邻牙。当X光片显示牙根与神经管距离<2mm时(神经管指下颌神经管,距离过近可能损伤神经),拔牙就很有必要了。
- 严重龋齿:严重龋齿会导致牙髓坏死,进而引发慢性感染。保留严重龋坏牙齿可能增加全身感染风险,因此这类牙齿建议尽早拔除。
- 晚期牙周病:当牙周探诊深度≥6mm、牙齿松动Ⅲ度时,牙齿保留的意义不大。拔除这样的牙齿对后续的种植修复是有必要的。
- 多生牙与乳牙滞留:多生牙的存在会干扰正常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发育。乳牙滞留,也就是恒牙萌出后乳牙还没脱落,会影响美观和咀嚼功能。儿童口腔协会建议在合适的时间拔除多生牙和滞留乳牙。 那么,如何评估牙齿是否能保留呢?这就需要专业的口腔医生通过牙髓活力测试、牙周探诊、CBCT影像检查等手段综合判断。
牙齿松动别慌张,科学应对有良方
当牙齿出现问题时,我们要知道一些应对方法。如果出现自发性牙痛、牙龈脓肿、牙齿移位等情况,就得立即就医。在去医院之前,可以用含漱生理盐水和冷敷的方法临时止痛,但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这可是个误区哦。 日常的预防和早期干预也很重要。每天的口腔护理要做好,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还要清洁舌苔。含氟漱口水可以每周使用2 - 3次。秋冬干燥期,要增加饮水量,这样能降低牙龈炎症的风险。 牙齿缺失后,修复方案有很多种。种植牙成功率在95%以上,但费用较高;固定桥需要磨损邻牙;活动义齿适合多牙缺失,但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单牙缺失的话,优先选择种植牙;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固定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还有意向性再植技术,不过这需要牙医评估智齿的健康度。 拔牙后也有很多注意事项。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漱口、吸烟,术后7天饮食要从流食过渡到软食。牙周病患者要制定6个月的复检计划,包括龈沟液检测和菌斑控制评估。种植牙用户每年要进行一次种植体周围炎筛查。
告别误区,守护口腔健康
牙齿松动的处理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病因、患者全身状况以及美观功能需求综合决策。大家一定要改变“一松必拔”的认知误区。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口腔全景片检查,青少年要关注乳牙滞留问题。所有的治疗方案都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可别被网络信息误导,耽误了治疗。让我们一起好好呵护牙齿,拥有健康的口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