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快行动起来!告别超加工食品守护心血管健康!

作者:张熙
2025-08-15 10:55:01阅读时长3分钟1333字
快行动起来!告别超加工食品守护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科心血管疾病超加工食品健康饮食DASH饮食饮食结构调整家庭烹饪天然食材低盐调味慢性病患者低收入群体青少年社会支持政策建议心血管健康营养成分

内容摘要

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紧密相关,通过科学替代方案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逐步改善健康状况。减少高油、高糖、高盐的超加工食品摄入,选择天然食材和健康烹饪方法,助力心血管健康。

美国心脏协会(AHA)在最新科学声明中郑重指出,高油高糖高盐的超加工食品正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在全球范围内,超加工食品的消费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例如美国超市里竟有超过70%的商品属于超加工食品。如此高的普及程度,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其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超加工食品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远离它们,拥抱健康生活。

超加工食品,你真的了解吗?

超加工食品,简单来说,就是经过工业制造,添加了各种添加剂,并且富含高油、高糖、高盐(HFSS)的食品。像常见的含糖饮料、加工肉制品、方便面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些食品在全球乃至我国的消费趋势都不容乐观。它们价格低廉,商家还采用各种营销策略,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再加上其便捷性,使得超加工食品成为了我们日常饮食的主流。在低收入群体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而且,超加工食品具有“超适口性”,它们能给我们的感官带来强烈刺激,让我们不知不觉就吃多了,进而加速肥胖和代谢紊乱。

超加工食品,健康杀手还是伪科学?

多项Meta分析数据显示,超加工食品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5% - 58%、死亡率升高21% - 66%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超加工食品往往高热量但低营养,会破坏我们的肠道菌群,引发血糖剧烈波动,其中的添加剂还可能存在潜在毒性。然而,生活中我们存在一些关于超加工食品的误区。有人认为“偶尔吃超加工食品无害”,但实际上,即使是微量的累积效应也可能引发慢性代谢损伤。还有人觉得“所有加工食品都一样”,其实不然,超加工食品和适度加工的食品(如巴氏杀菌乳制品)有着本质区别,关键判断标准就是“HFSS含量”。

告别超加工食品,科学方案来助力

饮食结构调整方案

参考AHA《2021饮食指南》与DASH饮食模型,我们可以采用“3 - 2 - 1替换法”。

场景化执行技巧

在不同的场景中,我们也有相应的应对方法。在办公室,我们可以携带坚果和水果作为加餐,拒绝自动贩卖机里的含糖饮料。外出就餐时,优先选择蒸煮类菜品,要求少油少盐,再搭配凉拌蔬菜。

循证工具辅助

我们还可以使用AHA“Life’s Essential 8”(LE8)自测表,来监测饮食对心血管风险的改善效果。

特殊人群,如何远离超加工食品?

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容易受到营销影响,家长可以通过“家庭烹饪日”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学校也应提供低超加工食品的餐食选择。

低收入家庭

对于低收入家庭,可以用冷冻蔬菜替代速冻调理包,选择散装全谷物而非预包装加工谷物,这样既经济又健康。

上班族

上班族可以准备一份“5分钟健康零食清单”,比如混合坚果和无糖酸奶,来替代办公室常见的高糖零食。

长期坚持,远离超加工食品

想要长期告别超加工食品,我们可以采用渐进式替换法,从每周减少1次超加工食品开始,逐步建立以新鲜食物为主的饮食模式。同时,通过记录“超加工食品摄入日记”,直观对比热量与营养密度,增强自我约束力。此外,家庭的共同参与也很重要,周末大家可以一起采购新鲜食材,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

超加工食品对我们的健康存在系统性风险,减少其摄入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核心措施。AHA的指南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行的实践方案。让我们从日常的饮食选择开始行动起来,长期坚持健康的饮食模式,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运动常见的这些误区,你都避开了吗?
常喝酸奶衰老风险降46%,教你科学喝酸奶!
烧自来水和桶装水哪个更健康?看完对比就知道!
老年人健身要注意!这8大误区千万别踩!
4种“吸阳”行为毁健康!男性快来看改善方案!
别等了!赶紧增加蔬果摄入预防慢性病啦!
女士戒碳水减肥出问题,科学选碳水才能双赢!
早睡1小时,带来心血管、代谢、情绪三大健康红利!
为了肾脏健康,赶紧一起践行低盐饮食吧!
夏天开空调不盖肚子,真会像小张一样腹痛拉肚子吗?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