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刷牙时鼻子突然渗血丝,或是深夜被鼻内血痂弄醒——反复出现的鼻出血总让人慌。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两三个月,还老有规律地发作,可得留意:说不定是血液系统在“报警”。其实,鼻腔毛细血管的异常出血,和血液系统的止血能力密切相关。
止血系统的三重“防护墙”
我们的身体有三道“止血防线”,像精密的工事一样守护着血管:
- 血小板:第一波“止血小塞子” 血小板就像微型止血塞,血管破了,它们会立刻凑过来堆成小栓子,堵住伤口。如果血小板数量低于50×10⁹/L(正常是150-450×10⁹/L),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 凝血因子:第二波“纤维蛋白网” 12种凝血因子会按顺序激活,最后形成一张纤维蛋白网,把血小板栓子“加固”住。比如血友病患者,因为缺Ⅷ或Ⅸ因子,不仅关节会出血,黏膜也会老渗血。
- 血管本身:第三波“收缩防御” 正常血管破了会收缩止血,但有些遗传性疾病(比如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血管壁的平滑肌没长好,血管容易扩张破裂,就会老流鼻血。
这些鼻出血要警惕
不是所有反复鼻出血都和血液病有关,但有几种情况得重视:
- 出血超过10分钟还止不住;
- 身上有小瘀点、牙龈老渗血;
- 家里有人有出血毛病;
- 小朋友个子长得慢,或者关节肿。
《中华血液学杂志》的研究显示,成人反复鼻出血中,约12%和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血小板功能不好(占58%)。
老流鼻血该怎么查?
如果老流鼻血,建议按这个流程检查:
- 先做基础筛查 查血常规(看血小板数量)和凝血功能(包括PT、APTT、TT、FIB这几项);
- 再做专项检查 比如查血小板能不能正常聚集、有没有缺凝血因子(重点看Ⅷ、Ⅸ因子)、用毛细血管镜看看鼻腔血管的样子;
- 必要时做影像或骨髓检查 比如血管造影、骨髓穿刺,帮医生更清楚地找原因。
日常怎么护鼻子?
就算确诊了血液病也不用怕,现在有很多应对方法:
- 调环境 家里湿度保持40%-60%,用生理盐水喷鼻子保湿;
- 改饮食 多吃含维生素C(比如猕猴桃)、维生素K(比如西兰花)的食物;
- 改习惯 别抠鼻子,干燥天用加湿器;
- 听医生的 按建议补叶酸或铁剂。
特别提醒:先查鼻子局部问题
还要注意,鼻子本身的问题(比如鼻中隔偏曲)也会导致反复出血。比如有些小朋友是鼻腔黏膜太脆弱,好好护理就能好。所以第一次出现老流鼻血的情况,先去耳鼻喉科查查,排除鼻子局部的问题。
血液系统的问题往往来得“静悄悄”,但身体会通过反复鼻出血提醒我们。多了解点科学知识,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才能守住健康防线。如果还有其他全身症状,赶紧去完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