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皮肤科很常见的问题,就像皮肤里藏了个“小仓库”——人体皮脂腺每天会分泌约2克油脂,本来这些油脂要通过毛囊导管顺畅排到皮肤表面,可要是导管被角质堆积、局部摩擦或外伤堵住了,油脂排不出去,就会在真皮层里积成一个囊状的小包。这时候要是遇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这些常见致病菌,就会引发感染,出现让人困扰的红肿热痛。
感染特征与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局部会冒出硬结,直径大多1-3厘米,摸起来像皮肤里埋了颗硬弹珠。随着炎症加重,肿块表面会变成鲜红或暗红色的斑块,摸起来发烫,还会有一跳一跳的疼——这就是咱们常说的“红肿热痛”典型表现。大概30%的人会在发病5-7天后形成脓肿,此时摸起来软软的有波动感;严重的还可能发烧。要注意的是,颈部淋巴结多,感染可能顺着淋巴管蔓延,皮肤会出现“红线”样的纹路(这是淋巴管炎的表现)。
分阶段治疗方案
居家护理阶段(发病初期)
保持皮肤干净干燥,千万别挤、别热敷。可以用生理盐水冷敷缓解肿胀,每次敷15分钟,一天敷三次。穿宽松衣服减少摩擦,别用粉刺针之类的东西挑刺。
药物干预阶段
及时去皮肤科检查,医生会做体格检查,必要时用超声看看囊壁有没有破。医生可能会开广谱抗生素(比如头孢或青霉素类),一定要按医嘱吃够疗程;局部也能配合用夫西地酸乳膏之类的外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阶段
如果已经形成明确脓肿,就得做切开引流术,把里面的脓放出来,之后每天换药直到伤口长好。要想彻底根治,建议等急性炎症消了2-4周后再做手术——把整个囊壁切干净,复发率能从40%降到5%以下。现在还有微创手术,用小切口或激光,能少留疤。
预防复发策略
- 别过度清洁皮肤,不然会破坏皮肤屏障,要维持皮肤本身的菌群平衡;
- 每周用1-2次水杨酸类护肤品,帮忙疏通毛孔;
- 运动后赶紧洗澡,减少汗液对颈部皮肤的刺激;
- 枕巾要定期换,最好每3天换一次,减少细菌滋生;
- 别用太油的护肤品,选标着“非致痘性(non-comedogenic)”的产品。
紧急预警信号
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刻就医:
- 肿块直径超过5厘米,或疼得没法正常活动;
- 皮肤表面变紫黑、有坏死的斑块;
- 发烧超过38.3℃,或者打寒战;
- 肿块10天里一直在变大;
- 本身有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现在研究发现,轻一点的感染,用针对性抗生素加局部护理,70%的人不用做手术。但要警惕——反复感染的囊肿可能会诱发鳞状细胞癌,所以最好彻底切掉病灶。其实只要我们科学认识这个“皮肤小问题”,按规范处理,完全能把它的威胁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