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发作时,消化道特别敏感,吃什么得遵守“低刺激、易消化、能补营养”的原则。很多临床案例都发现,选对蔬菜、做好加工,既能补上营养,又不会给肠胃添负担。下面这四类蔬菜,因为本身的营养和特性,在肠胃炎急性期吃很合适。
胡萝卜:帮肠胃黏膜“修伤口”
胡萝卜里的β-胡萝卜素含量很高,进入身体后会变成维生素A,帮着修复肠胃的黏膜组织。蒸着吃比生吃能多吸收40%的β-胡萝卜素,而且蒸软后的细胞壁更容易消化。每天吃不超过100克,分几次少量吃,能让腹泻时间缩短1天半左右(这是临床研究证实的)。
南瓜:给胃黏膜“戴保护罩”
南瓜里有一种叫果胶的成分,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效果和煮的方式很有关系。用小火慢煮能让果胶多溶出来27%,建议把南瓜切块加少量水焖煮到汤汁浓稠。注意老南瓜糖多,糖尿病患者一次别超过50克。
菠菜:得先“烫一烫”再吃
菠菜有膳食纤维,但里面的草酸可能刺激发炎的肠胃。用沸水焯30秒,能去掉70%的草酸,还能留住85%的维生素C。和煮软的银耳一起吃,能帮着加固肠胃黏膜,但要把葱姜这些刺激性调料去掉。
土豆:给肠道“喂好菌”
土豆淀粉里有22%是抗性淀粉,蒸过之后消化吸收很好。做土豆泥羹可以用“蒸-压-调”三步:先隔水蒸熟,压成细糊,再和小米粥混在一起做成流质。别加油脂,不然可能加重炎症。
烹饪方式:蒸比煮更护营养
研究发现,隔水蒸能留住80%的维生素C和75%的B族维生素,比水煮好很多。推荐用“大火蒸10分钟+关火焖5分钟”的方法,既能杀死细菌,又能保持蔬菜的细胞壁完整,更好消化。一顿别超过200克,分4-5次慢慢吃。
这些禁忌要记牢
- 别饿超过12小时,不然可能引发胆汁反流,得喝点少量流质;
- 食物温度保持在38-42℃,太烫或太凉容易让肠胃抽筋;
- 葱姜蒜里的植物碱会刺激胃酸分泌,调味时要完全去掉。
当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发热超过39℃时,得立即去医院。恢复期要慢慢加食物,先吃淀粉类,再吃低纤维的,最后加高蛋白的,比如可以先加山药、芋头,再试西兰花等蔬菜。整个恢复过程要一步步来,别着急,不然容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