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患者夜里突然胃痛,常常让人一下子慌了神——其实这是结石堵住胆道引发的痉挛性疼痛,医学上叫“胆绞痛”。对付胆绞痛,既要快速缓解急性症状,更要长期调整生活方式,才能减少复发、避免严重问题。
急性发作时,医生常用这3类药
缓解胆绞痛的关键是“止痉挛、消炎症”,但所有用药都得听消化科医生的:
- 消炎症止疼痛的药:这类药能同时压住炎症、阻断疼痛信号,70%以上患者用了能快速减轻疼感,但可能刺激胃黏膜,最好和保护胃的药一起吃;
- 解痉挛的药:如果疼痛是胆道肌肉“抽紧”导致的,这类药能放松肌肉,大概60%患者用药半小时后,疼感能减轻一半以上,不过青光眼患者要慎用;
- 溶解结石的药:它能慢慢改变胆汁成分,让小的胆固醇结石溶解,但得连续吃6个月到2年才有用,而且结石超过2厘米的话,效果就不好了。
饮食要“低脂渐进”,避开隐形脂肪
急性发作期,得严格禁食8小时,让胆囊和胆管彻底休息;等症状缓解后,饮食要一步步来:
- 前3天:喝米汤、藕粉这类稀流质;
- 第4-7天:吃粥、烂面条这样的半流质;
- 1周后:慢慢加低脂正常食物(比如清蒸鱼、水煮菜)。
每天脂肪要控制在20克以内——大概就是1勺炒菜油的量。还要避开“藏起来的脂肪”: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酱、奶油蛋糕不用说,就连坚果(100克坚果含45克脂肪)也得少吃。烹饪尽量用蒸、煮、炖,别油炸、烧烤,不然会刺激胆囊收缩。
生活方式调整,从“动、睡”入手
- 适量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打太极拳),能促进胆囊排胆汁,降低30%复发风险。但别做快跑、举重这类剧烈运动,建议走20分钟歇5分钟,循序渐进;
- 规律作息:晚上11点到凌晨2点是胆囊修复的黄金时间,长期熬夜晚睡会打乱胆囊收缩节奏,结石更容易长大。建议每天22:30关手机、泡热水脚,23:00前上床睡觉,帮胆囊“养神”。
这些情况要立刻就医,定期复查别忘
要是出现以下4种情况,赶紧去医院——可能是急性胆管炎、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 疼痛超过6小时没缓解;
- 发烧超过38.5℃;
- 皮肤、眼睛变黄(黄疸);
- 呕吐物有血或像咖啡渣。
定期复查也很重要:每6个月做一次腹部超声,看结石有没有变大(比如一年长了3毫米以上)、胆囊壁有没有变厚。如果有这些变化,得赶紧找医生调整方案。
总的来说,胆结石的应对要“急慢结合”:急性发作时找医生用对药,平时要“管好嘴、动起来、睡好觉”,定期复查。特别提醒:别自己乱吃药、乱停药——有32%的患者因为自行停药导致疼痛反复,18%的人因为不当用药伤了肝。一定要跟着消化科医生的节奏,定期随访、查肝功能,这样才能把胆结石“管”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