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酸分泌会跟着吃多少食物精准调整,但如果得了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分泌可能会超过身体能承受的范围。过多的胃酸会让胃排空变快,没完全消化的食物提前进肠道。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胃里很快空了,让人觉得饿;二是肠道碰到大块食物颗粒,消化吸收反而变差。
身体会通过两种方式发出“假饿”信号。第一种是“营养没吸收够”:十二指肠黏膜受损后,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会下降25%-35%。大脑检测到血糖不正常,就会一直让人想吃东西。第二种是“用食物缓解疼”:溃疡面碰到食物时,有些患者会通过吃东西中和胃酸,时间久了就养成了“饿了就吃”的习惯,但其实是依赖进食缓解疼痛。
如果持续2周以上总觉得异常饿,建议去做系统性检查。消化内科常用的检查有这几种:1. 碳13呼气检测:查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70%-80%的溃疡都是这个菌引起的;2. 胃肠动力检测:看胃排空速度是不是太快,正常一般要4-6小时;3. 胃镜检查:直接看十二指肠球部有没有黏膜破口,典型的溃疡直径大概3-10毫米。
日常管理要注意这些:
- 饮食调整:试试“54321”进食法则:每天分5次少量吃,每次间隔4小时;每口饭嚼30下;吃饭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吃完坐10分钟再动。优先选蛋白质含量超过20%的食物,搭配每100克含膳食纤维5克以上的蔬菜,食物温度保持在40-50℃之间。
- 生活方式干预:建议晚上11点前睡觉,每周做3次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40分钟。
- 药物相关:有些药物能帮助降低胃酸或保护溃疡面,具体使用要听医生指导;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联合疗法根除率可达85%-90%。
出现以下情况要马上就医:
- 空腹时剧烈上腹痛超过2小时;
- 拉黑便或呕血(可能是消化道出血);
- 3个月内体重掉了超过5公斤;
- 吃了东西后吞咽困难或胸痛。
还要注意,有数据显示,约28%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确诊前,自己吃止痛药超过2周,这会掩盖病情进展。如果持续不舒服,优先选无创检查筛查。2023年最新指南提醒,长期用抑酸药要警惕维生素B12缺乏的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清指标。
总之,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饿”往往是“假饿”,是病情在发出信号。如果异常饥饿持续超过2周,别不当回事,及时去检查;日常做好饮食和生活调理,出现紧急情况马上就医,别自己乱吃药,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