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吞咽时觉得单侧喉咙刺痛,连喝水都费劲,得警惕下面三类健康问题:
一、炎症刺激带来的“假异物感”
病毒或细菌感染会让咽喉黏膜红肿、扁桃体变大,这是身体的防御反应。常见症状有发烧、声音哑,咽东西像被刀割一样疼。如果最近接触过感冒的人,还浑身酸疼,要想想是不是病毒性咽喉炎。
二、真的卡了异物的危险情况
吃鱼等带刺的食物时,鱼刺可能扎进扁桃体窝或喉咙深处。有人觉得鱼刺能自己化掉,其实可能引发感染,甚至肿成脓包。要是吃完东西马上觉得单侧喉咙巨疼,得高度怀疑是不是卡了东西。
三、组织增生的潜在风险
喉咙里的良性息肉或囊肿刚开始可能没感觉,但越长越大就会总觉得咽东西不舒服。40岁以上的人如果声音哑超过2周还不好,最好做个电子喉镜,排除长东西的可能。
居家观察怎么做?什么时候要去医院?
出现症状后可以先观察3天(72小时):
- 饮食调整:吃温凉的流质食物,比如冰镇酸奶、藕粉糊都可以;
- 局部护理:用温盐水漱口(240毫升温水加1/4勺盐),每天4-5次;
- 环境控制:家里用加湿器,把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
- 疼得越来越厉害,还往耳朵那串着疼;
- 咽东西困难到没法正常吃饭;
- 说话费劲或者张嘴都难;
- 体温超过38.3℃。
医生会做哪些检查?
医生可能会做这些检查:
- 间接喉镜:用小镜子从嘴里看喉咙深处;
- 电子喉镜:从鼻子插一根能放大50倍的细管子进去看;
- 颈部触诊:摸脖子看看淋巴结有没有肿大、感染严不严重。
怀疑卡了东西时,CT能精准找到位置,但千万别用饭团咽,这特别危险。
怎么针对性治疗?
- 感染性炎症:听医生的用抗生素,得把疗程用完;
- 卡了东西:让专业医生用工具取出来;
- 长了东西:用微创手术切了,再做病理检查看看是什么。
研究发现,大多数卡喉咙的人在24小时内就诊,能有效防止并发症。如果总反复疼,建议查查胃食管反流,因为胃酸刺激也是常见原因。
怎么预防再犯?
- 吃饭慢点儿,仔细嚼,尤其是吃鱼这类带刺的;
- 保持口腔干净,早晚刷牙,还要刮舌苔;
- 干燥的时候用加湿器;
- 老师这类常说话的人,可以学发声训练;
- 定期查口腔,有蛀牙赶紧治。
长期戴口罩的人,建议每4小时用清水漱口,少让细菌繁殖。
总之,喉咙刺痛、喝水困难别不当回事,先分清是炎症、卡异物还是组织增生。居家观察时做好护理,有危险信号赶紧就医,平时注意预防就能减少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