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喉咙持续干痒,像有小蚂蚁在爬,咽东西时像砂纸磨着似的,还伴着断断续续的低烧、脑袋沉得像灌了铅——这可能是咽喉黏膜在“报警”了。据统计,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都得过急性咽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里,三成有慢性咽炎的问题。
三大致病因素解析
咽部的免疫屏障就像一层精密的“过滤网”,但常被三类因素破坏:
- 微生物感染:鼻病毒、冠状病毒等200多种病毒是主要“凶手”,链球菌这类细菌常跟着病毒感染引发二次感染;
- 环境刺激:PM2.5颗粒会携带致炎物质,电子烟雾里的丙二醇可能超标,空调房湿度往往低于临界值(太干燥);
- 免疫状态:连续熬夜会让唾液里的溶菌酶活性降低,缺维生素D可能影响咽部免疫球蛋白分泌,削弱局部免疫力。
症状识别要点
急性咽炎是突然发作的:72小时内症状最严重,还会低烧;慢性咽炎则是长期有症状,比如:
- 早上起来更难受:睡了一晚上,喉咙干痒、异物感更明显;
- 对刺激很敏感:冷空气、油烟一飘过来就容易干咳;
- 总觉得喉咙里有东西:不是真有异物,就是像卡了团棉花;
- 用嗓多了音色变:老师、主播这类人群,说话久了声音会哑或变粗;
- 晚上更不舒服:如果有胃食管反流,躺着时胃酸反流会加重喉咙难受。
综合管理方案
- 调节环境:用加湿器把湿度保持在50%-60%,要定期清理加湿器(避免滋生细菌);
- 调整饮食:多吃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亚麻籽),适量吃点发酵乳(像酸奶);
- 改善习惯: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比如每小时喝一杯温温水),说话中间歇会儿,别连续用嗓;
- 优化空间: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家里摆点绿萝、吊兰这类绿色植物;
- 增强免疫:补点维生素D(晒太阳或吃鸡蛋、深海鱼),适量做快走、慢跑这类有氧运动。
药物治疗原则
中成药要辨证用:含薄荷的制剂适合急性发作期(比如喉咙肿痛、干痒厉害),慢性咽炎得注重整体调理(比如滋阴润喉、调理脾胃);抗生素不能随便用,得满足三个条件:确定是细菌感染、实验室指标异常(比如白细胞升高)、症状符合细菌感染(比如喉咙化脓、高烧不退);治疗要按步骤来,症状控制住后换成局部治疗(比如含片、喷剂),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这些情况要赶紧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拖,赶紧去医院:
- 发烧超过72小时没好,或者烧到38.5℃以上;
- 咽东西特别困难,吃的比平时少很多,甚至喝不下水;
- 嗓子哑超过两个星期,一直没好转;
- 脖子上的淋巴结变大、变硬,或者一碰就疼; 医生可能会用喉镜检查喉咙内部,必要时做病原学检测(查到底是哪种病毒或细菌),好针对性治疗。
长期防护要做好这几点
要建立“三级预防”体系:急性发作时好好治,别拖成慢性;症状缓解了要继续管理(比如注意饮食、环境);稳定期要维护(比如坚持运动、补维生素D)。研究发现,坚持3个月的规范治疗和防护,能明显降低咽炎复发的风险。

